李罕之 编辑
李罕之,陈州项城人。唐代军事人物。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朱友伦幼年聪悟明敏,喜好文墨,通《论语》、小学,通晓声律。长大后,好骑射,有智谋,朱温说:“吾家千里驹也。”朱友伦年十九,为宣武军校。景福初年,充元从骑军都将、元从马军指挥使,表右威武将军、右武卫将军。朱温征兖州、郓州,朱友伦率部兵收聚粮谷,供应军需。幽州兵至内黄,朱友伦率领前锋夜渡河,夺马千匹。领兵往八议关,遇到李克用军万余骑兵,朱友伦设疑军大胜。李罕之以潞州降朱温,被李克用军所围。朱温派遣朱友伦率领步骑数万,越险救应,大破晋军。唐朝加检校司空、守藤州刺史。
杨师厚,五代时期后梁名将。颍州斤沟人。善骑射,原为李罕之部将,以勇猛闻名。唐末,随朱温攻战,历任曹州、徐州、襄州、滑州等地节度使、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检校太尉。后拥重兵屯魏州。凤历元年,助梁末帝杀朱友珪,驱逐罗周翰,任魏博节度使,进封邺王。在任控制地方财赋,又挑选精锐,组成银枪效节军。乾化五年三月死后,亲军叛乱,致使朱梁尽失河北之地。
张全义,初名言,一名居言,唐朝赐名全义,后梁赐名宗奭,濮州临濮人,唐末、五代十国军事人物,唐时为黄巢部将,黄巢之乱结束后,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死后,与李罕之争执,被迫投奔朱温。后梁时封魏王。后唐时任中书令、河南尹,封齐王,推荐李嗣源前往平定邺都之变,嗣源反被叛军拥立,全义忧惧而卒,谥忠肃。
张源德年轻时在李克用属下,跟随李罕之以潞州叛投朱温。朱温建立后梁,张源德官至蔡州刺史。梁末帝贞明二年,张源德守贝州,魏州归降李存勖,河北各州相继被李存勖攻占,只有贝州城坚,被围一有年余不下。后城中粮食将尽,部下劝出降晋军,张源德不从,于是被杀。
光启二年十月,诸葛爽去世,在帐中将刘经、泽州刺史张居言拥戴下,诸葛仲方自称留后。刘经惧怕河南尹、东都留守李罕之难以驾驭,与张居言想除去他,刘经亲自引兵镇洛阳。李罕之擅杀和自己有矛盾的部曲郭璆,军中不悦,刘经趁机煽动军众袭渑池李罕之寨,李罕之军乱,退守干壕,刘经追击急攻,反为所败,退守敬爱寺,李罕之乘胜入屯洛阳苑中飞龙厩,激励其众攻敬爱寺,数日后趁风纵火,尽烧刘经军,刘经军众逃窜,被追斩殆尽。刘经退回河阳。李罕之进逼河阳,屯巩县、洛口,将要渡过汜水,刘经遣张居言率军去河上拒敌。当时诸葛仲方年幼,刘经主政,诸将心多不附。张居言秘密与李罕之通好,被刘经得知,张居言害怕,渡河投靠李罕之,合兵攻刘经,为其所败,退守怀州。
张全义,初名言,一名居言,唐朝赐名全义,后梁赐名宗奭,濮州临濮人,唐末、五代十国军事人物,唐时为黄巢部将,黄巢之乱结束后,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死后,与李罕之争执,被迫投奔朱温。后梁时封魏王。后唐时任中书令、河南尹,封齐王,推荐李嗣源前往平定邺都之变,嗣源反被叛军拥立,全义忧惧而卒,谥忠肃。
张全义,初名言,一名居言,唐朝赐名全义,后梁赐名宗奭,濮州临濮人,唐末、五代十国军事人物,唐时为黄巢部将,黄巢之乱结束后,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死后,与李罕之争执,被迫投奔朱温。后梁时封魏王。后唐时任中书令、河南尹,封齐王,推荐李嗣源前往平定邺都之变,嗣源反被叛军拥立,全义忧惧而卒,谥忠肃。
张全义,初名言,一名居言,唐朝赐名全义,后梁赐名宗奭,濮州临濮人,唐末、五代十国军事人物,唐时为黄巢部将,黄巢之乱结束后,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死后,与李罕之争执,被迫投奔朱温。后梁时封魏王。后唐时任中书令、河南尹,封齐王,推荐李嗣源前往平定邺都之变,嗣源反被叛军拥立,全义忧惧而卒,谥忠肃。
早年投靠黄巢,在黄巢部下朱温之麾下效力,朱温投降唐朝,丁会被封为都押衙。李克用遣大将李存孝引兵攻洛阳,张全义粮食且尽,仅食木屑为活,向朱全忠求援。朱全忠命令丁会和葛从周等人率兵前往救援。李存孝、李罕之大败,逃奔河东,张全义自此归附朱全忠。丁会又大破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于内黄。丁会再攻宿州,引汴水淹城,刺史张筠出降。又大破平卢节度使朱瑾于金乡。光化元年,泽州刺史李罕之入据潞州,自称昭义节度使,李克用派大将李嗣昭讨伐,李罕之向朱温求援。当时李罕之已病危,不久去世,朱温趁机以丁会为昭义留后,后为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