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巴克氏体属为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的一属,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包括很大部分昆虫以及一些线虫的细菌。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寄生微生物,可能是生物圈最常见的寄生生物。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能缩短果蝇寿命。它与其宿主的交互过程很复杂,参与多种调控其寄主生殖活动的机制,有的涉及到互利共生而非寄生。有的物种如果没有沃尔巴克氏体的寄生将不能生殖甚至不能生存。研究估计在新热带界超过16%的昆虫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全部昆虫物种的25-70%被估计是沃尔巴克氏体的潜在宿主。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共生菌,在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啮虫目等10多个目的150万一500万种昆虫中都有共生。
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发育生物学家,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出生于印第安纳南本德,圣母大学本科毕业,耶鲁大学博士。1978年开始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1981年从海德堡搬到普林斯顿大学。主要研究果蝇胚胎发育。
核糖体DNA是一种DNADNA序列,该序列用于rRNA编码。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分子的组合,翻译MRNA分子以产生蛋白质的组件。如该图所示,真核生物的rDNA包括一个单元段,一个操纵子,以及由NTS、ETS、18S、ITS1、5.8S、ITS2和28S束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rDNA的还有另一个基因,由5S 核糖体RNA rRNA基因编码,位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5S rDNA序列也存在于果蝇的串联重复序列。
沃尔巴克氏体属为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的一属,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包括很大部分昆虫以及一些线虫的细菌。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寄生微生物,可能是生物圈最常见的寄生生物。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能缩短果蝇寿命。它与其宿主的交互过程很复杂,参与多种调控其寄主生殖活动的机制,有的涉及到互利共生而非寄生。有的物种如果没有沃尔巴克氏体的寄生将不能生殖甚至不能生存。研究估计在新热带界超过16%的昆虫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全部昆虫物种的25-70%被估计是沃尔巴克氏体的潜在宿主。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共生菌,在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啮虫目等10多个目的150万一500万种昆虫中都有共生。
威廉·欧内斯特·卡斯尔是一位美国遗传学家,毕业于丹尼森大学和哈佛大学,曾工作于哈佛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和布西研究所,1955年获得金伯遗传学奖,是第一个运用果蝇进行遗传学实验的人。
卡哈尔体,是存在于细胞核里的细胞器。卡哈尔体是相当具保留性的核细胞器。到目前为止,在脊椎动物、果蝇、酵母菌,以及植物中均发现存在卡哈尔体。尽管卡哈尔体被发现已经100多年,卡哈尔体的确切功能还不是很明朗。初步证据显卡哈尔体可能与参与MRNA剪接的“SnRNA-蛋白质复合体”的成熟有关。
理查德·陆文顿,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1966年仅37岁的列万廷在芝加哥大学和约翰·L·哈比一起合作,利用了改进的“蛋白质电泳”技术,来研究果蝇群体遗传学变异水平的问题。
他们发现了超乎预期的遗传杂合度水平,而这种遗传多样性似乎并不能使用经典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充分解释。
列万廷的研究表明,人类近85%的基因多样性存在于一个群体的个体之间,比如一个国家的个体之间。另外8%发生在这些可能被归入同一种族类别的人口之间。族群间的差异仅占遗传多样性的7%。
杰弗里·康纳·霍尔,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美国遗传学家。于1971年获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于1974年成为布兰戴斯大学教员。于2013年获得邵逸夫奖,后再于2017年与同属美国籍的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4年他和迈克尔·罗斯巴什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们还揭示出该基因所编码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随昼夜节律而变化。
郭爱克,男,辽宁沈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果蝇学习记忆及抉择等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机制。
肖恩·B·卡罗尔是一位美国演化发育生物学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分子生物学教授,主要方向是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研究发育生物学过程中,顺式作用元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201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作品有《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无尽之形最美——动物建造和演化的奥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