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良,浙江诸暨人,分子遗传学家,九三学社社员。1985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1988年取得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1993年取得德国马普分子遗传研究所与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惠彬,吉林大安市人,中国金属材料专家。1982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1987年取得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取得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3月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2018年1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伊万·尼科洛夫·斯特兰斯基,是一名保加利亚物理化学,被认为是晶体生长的研究之父。 他创办了保加利亚物理化学学校,曾担任索非亚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的物理化学系主任、以及柏林工业大学校长。斯特兰斯基-克拉斯坦诺夫生长和科塞尔-斯特兰斯基模型均以其名字命名。
周均时,原名周烈忠,字君适,男,四川省遂宁市人,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烈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同济大学校长、民革重庆市负责人。先后毕业于上海市中国公学、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求学1949年8月,因参与组织重庆革命活动与黎又霖、王白与、周从化等三人先后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逮捕,先关押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二处临时监房,后转移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一看守所白公馆,面对国民党特务的利诱和刑讯坚贞不屈,于重庆一一·二七事件在松林坡就义。重庆解放后安葬于重庆市南岸区凉风垭坡。
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德国火箭专家、纳粹德国陆军少将,为现代火箭武器早期开拓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军服役。战后就读于柏林工业大学。后在威玛防卫军军械部主持火箭研制,1932年在库默斯多夫建立实验室研制火箭武器,1937年迁至佩内明德继续研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组织和领导了V-1火箭和V-2火箭的研制。1945年德国战败后,被监禁在英国监狱。1947年被美国通过“回形针行动”带到了美国,先是为美国空军开发导弹制导技术,1950年又到贝尔飞机公司担任设计顾问,是X-20试验机计划的主要专家,而X-20试验机可以算是后来航天飞机的先驱。之后返回西德。
谭仁祥,江苏盐城人,中国天然产物学家,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86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化学系完成博士论文,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柏林大学联盟是一个大学联盟,由柏林的三所大学和一家医院组成,其成员有: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夏里特医院。联盟旨在将柏林发展为一个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研究中心。
伊达·诺达克,娘家姓塔克,德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瓦尔特·诺达克和奥托·伯格一起发现了第75号元素铼,并且首先提出了核裂变的概念。诺达克1919年获柏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1935年成为弗赖堡大学教员,1942年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二战后曾短暂居于土耳其,1956年回国,1968年退休。
叶修梓,江西人,计算机专家、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早年曾就读于柏林工业大学、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王长平 ,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七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柏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