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质 编辑
染色质是在细胞中发现的大分子复合物,由DNA蛋白质RNA组成。它也是构成染色体的结构。染色质的主要功能是:
1
相关
多梳家族蛋白是在果蝇中首次发现的能够重塑染色质从而使基因在表观遗传上沉默的一类蛋白质家族。多梳家族蛋白因其可在黑腹果蝇的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调整染色质结构沉默同源异形基因而著名。
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又译为小扰核糖核酸,又称短扰核糖核酸或沉默核糖核酸,是长度20到25个核苷酸的RNA,在生物学上有许多不同的用途。目前已知siRNA主要参与RNA干扰现象,以带有专一性的方式调节基因的基因表达。此外,也参与一些与RNAi相关的反应途径,例如抗病毒机制或是染色质结构的改变。不过这些复杂机制的反应途径目前尚未明了。
siRNA最早是由英国的戴维·鲍尔库姆团队发现,是植物中的后转录基因沉默现象的一部分,其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2001年,汤玛士·涂许尔团队发现合成的siRNA,可诱导哺乳动物体内的RNAi作用,结果发表于《自然》。这项发现引发了利用可控制的RNAi,来进行生物医学研究与药物开发的方法。
核溶解是因去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导致垂死细胞染色质物质的完全溶解。核溶解后细胞被伊红均匀的染色。经常在核破裂之后发生。主要是坏死的结果。细胞凋亡时核破裂后细胞核经常被溶解到细胞凋亡体内。
细胞核是真核生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封闭式膜状胞器。细胞核内部含有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这些DNA与多种蛋白质、少量的信使核糖核酸等复合形成染色质,而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会被压缩,形成染色体,其中所含的所有基因合称为基因组。细胞核的作用,是维持基因的完整性,并借由调节基因表现来影响细胞活动。
核破裂是垂死细胞的细胞核的破坏性碎片化,染色质不规则地散布在细胞质内。经常在固缩之后发生,核破裂之后会发生核溶解,都可能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和坏死的结果。
真核转录是真核生物将存储在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复制到核糖核酸中的复杂过程。转录既发生在真核生物中,也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原核生物中的RNA聚合酶可以启动所有类型的转录;不同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三种变体,每种变体编码不同类型的基因。真核生物的转录与翻译在不同的场所进行。真核细胞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核中的DNA一般被包装成核小体以及更高级的染色质结构。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复杂性决定了基因表达控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真染色质是基因密度较低的染色质,多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行复制,且通常具有转录活性,能够生产蛋白质。真染色质在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中皆存在。与其相对而言,另一类通常无法转译成为蛋白质的染色质,则称为异染色质。在细胞中,92%的人类基因体是真染色质,剩余部分是异染色质。
拓扑结构域或称为拓扑相关结构域是染色质亚结构的学术名称。类似的定义还包括接触结构域、DNA环结构域、邻近绝缘结构域等。这一结构最先通过高通量染色质三维构象捕获技术被发现,之后又被显微成像技术确认。拓扑结构域目前在细菌、真菌、动物和一些植物中都有所发现,一般其尺度约在千到百万DNA碱基。
核纤层旧称“核周层”、“核衬层”或“核层”,是位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核膜之间的高电子密度网络片层结构,由中间丝与膜相关蛋白交织形成,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核纤层处于核基质中,在核内与核内膜相连,在核外则与内质网相连。核纤层是支撑细胞核的一种结构,对调节DNA自我复制、DNA转录、细胞凋亡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的破裂及重建也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核纤层还可以辅助组织染色质并锚定核孔复合物、核膜蛋白及转录因子。
浆细胞,亦称为效应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释放大量抗体的一种淋巴细胞。直径10-20μm,细胞核较小,占细胞的一半以下,多偏于一侧,偶尔可有双核。浆细胞的染色质粗密、 聚集成堆、常呈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核处一边常伸出半月状淡染区;浆中偶见有空泡或有泡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