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郎 编辑
校书郎,中国古代官职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苏洵,字明允。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传世。曾任校书郎、主簿等微官,追赠为光禄寺丞,赠太子太师。
王举正,字伯仲,镇定人。王化基之子。幼嗜学,为人稳重寡言,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娶陈尧佑之女为妻。后以进士及第,授知伊阙,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御史台要推荐妻弟李徽之做御史,被举正所反对。李徽之非常生气,并控告他:“妻悍不能制,如谋国何?”被撤职,以礼部侍郎出京知许州。
楚辞章句》是东汉文学家王逸为《楚辞》作的注本。是现存最早的对于《楚辞》的注释版本,也是离《楚辞》创作时代最近的一本注释。由他在《序》
中称臣,可以判断是在汉安帝元初年间校书郎任内所完成的官方工作,可能是奉诏命撰修者。由于王逸所在的时代距离《楚辞》的创作时代比较近,许多楚国时的习俗仍然保留着,因此王逸的这本注释中对于《楚辞》内容的背景介绍十分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对于《楚辞》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有许多《楚辞》的注本,比如朱熹《楚辞集注》、《楚辞补注》,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补充而成。
原籍东牟,省试第二名,宣和六年甲辰科进士。绍兴元年,秘书省正字,历官校书郎、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知制诰。晚年任鄱阳太守。因洪皓事被免职,改知邵武军,十七年,知饶州,不久罢官。隐居信州,住所有荷花,故自号王南池。二十三年十二月卒。其子王易祖辑其文为《东牟集》三十卷。
三岁丧母,十七岁时,丁父勉其就学。贞元五年己巳科明经科状元,授集贤殿校书郎。任期未满,辞官回乡养父,其父去世,亲自负土筑坟。升任集贤殿直学士。唐穆宗时,授给事中,赐紫金鱼袋。长庆元年升任工部侍郎,是年十月,浙东灾疠,任观察使。大和三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入为翰林侍讲学士。大和六年,授太常卿,以病辞。未至家而卒。著有《孟子手音》一卷、《皇太子诸王训》十卷、《礼志》十卷,均佚。今存《孟子丁氏手音》辑本一卷。有子丁部领。
,字武仲,陕西省扶风县茂陵人。年轻时学识广博且才华横溢,为东汉著名文学家,实力与班固、崔驷旗鼓相当,因此常常被相提并论。在他的一生当中,曾担任过沧州市刺史、横海军节度使横海军节度使兰台令使、郎中校书郎军司以及司马的职位,且著有众多文学作品,例如诗、赋、诔文、颂、祝文、七激、连珠等二十八篇。
苏洵,字明允。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传世。曾任校书郎、主簿等微官,追赠为光禄寺丞,赠太子太师。
林高之子。景祐元年进士,试礼部第一,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改知连州。康定初年,徙淮安军。庆历七年,官至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是年六月十二日,行舟至熟东,卒。著有《史论》百篇,《辨国语》40篇。有子林希、林旦。
杨朴,辽朝辽东铁州人,渤海人。早年辽国进士及第,累官校书郎
原籍东牟,省试第二名,宣和六年甲辰科进士。绍兴元年,秘书省正字,历官校书郎、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知制诰。晚年任鄱阳太守。因洪皓事被免职,改知邵武军,十七年,知饶州,不久罢官。隐居信州,住所有荷花,故自号王南池。二十三年十二月卒。其子王易祖辑其文为《东牟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