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曾瑞,祖籍上海,是前香港英文中学联会主席,亦是迦密主恩中学的创校校长、迦密中学前副校长,现为明光社主席及灵实恩光学校校监。楼曾瑞接受《明报》访问时,曾表示不满香港总督彭定康被改绰号的现象。指责新一代的道德水平严重受到传媒影响,令学生不再尊师重道,“港督都可以叫做肥彭,校长又是什么?为什么不可以替老师改花名?”楼曾瑞并表示,“我们根本不够人讲,学校怎样讲都不及学生看一出‘四仔’,第一次看会怕羞,看多几次就什么都识啦!”此外,他曾对田北辰于2005年的教学语言咨询文件表达不满。他于12岁时来港生活,毕业于圣保罗男女中学
理事会是协商、咨询、评议、讨论问题的会议,或行使行政、管理、司法、协商等功能的组织。理事会成员为理事,会议由理事长召集、主持,可设有副理事长、秘书长等协助人员。理事会既可以是国际机构、政府机构,也可以是企业内部机构,或是社会非盈利团体。在韩国的会社,其董事会称为理事会,董事称为理事。在日本和韩国的私立学校中,会设有以理事长为首的理事会,理事长扮演相当于校监的角色,是位阶在校长之上的实际最高负责人。
潘知常,湖南醴陵人,中国美学家,战略咨询专家,现职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专职委员兼执行主任,澳门国际休闲学院校监。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曾兼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首任副院长、澳门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与教学委员会委员、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学委员会主任。
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又称公理书院,前名为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公理书院,是昔日香港男女津贴中学,由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于1967年创立及管理,校舍位于香港铜锣湾大坑径17号。学校在创校初期以私立实验中学模式办学,在1972年转为按额资助学校。随着政府于1978年实施普及教育,学校遂接受政府之邀请由1979年起分期转为津贴中学,直至1982年正式成为政府全津贴中学。学校在1999年9月易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2003年因搬迁到红磡土瓜湾新校舍并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基道中学而结束,共办学36年,原有校舍则成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高中书院,于2003年9月1日起开课。最后一任校长为周耀坚牧师,校监为余英岳牧师。
伯明翰大学是一所于1900年创立在英格兰伯明翰市的英国大学。是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亦为英国顶尖学府。作为罗素大学集团 创始成员之一,该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创立于1825年的伯明翰药理与外科医学院以及后来的梅森理学院。前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和内维尔·张伯伦都是此校在梅森理学院时期的校友,另前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则是1945-1973年之间的本校校监。
杨福家,男,原籍浙江镇海县,生于上海,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第六任校监。
柴湾天主教海星小学,又称海星小学,简称海星,原名为柴湾海星小学,是昔日香港小学,由玛利诺修会于1961年创立及管理;其后于1974年转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学校在创校初期以上下午校模式办学,直至1998年9月1日转为全日制。学校建校迄今已有50载,在2001年1月31日易名为柴湾天主教海星小学,最后一任校长为郑鸿仪女士,校监为蔡念慈先生。
劳校中学,前称劳工子弟学校,是由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于1950年创建的学校,为其工人子女的教育谋福利。学校设有中学部、小学部及幼稚园。 现任校监为万群女士,校长是郑杰钊先生,副校长为林伦伟先生及邵朝霞女士。“劳校中学”四字是由唐志坚校务顾问提字的。
陈淦滨,网名金水,基督徒,现与妻子育有一子一女。他早年就读圣公会思晃小学以及圣公会林护纪念中学。大学则在加利福尼亚州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修读电子工程及电脑科学。他曾为第八届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得奖者及第七届香港杰出学生选举执委会财政。陈淦滨在美国硅谷从事软件工作近8年,1998年加入温瑞尔。2006年举家返港。陈淦滨从小热衷于教育工作,希望可以用生命影响生命,于2008年创办恩贤教育中心并兼任校监。
柴湾天主教海星小学,又称海星小学,简称海星,原名为柴湾海星小学,是昔日香港小学,由玛利诺修会于1961年创立及管理;其后于1974年转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学校在创校初期以上下午校模式办学,直至1998年9月1日转为全日制。学校建校迄今已有50载,在2001年1月31日易名为柴湾天主教海星小学,最后一任校长为郑鸿仪女士,校监为蔡念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