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科 编辑
梁龙科是群蜥脚下目恐龙梁龙迷惑龙都是属于梁龙科的恐龙。梁龙科中包括数种颈部、尾部极长的恐龙,例如梁龙和超龙,体型可长达34米。而只有发现一节脊椎的双腔龙,被估计身长可达40到60米。
1
相关
梁龙形类是已灭绝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生存于侏罗纪至白垩纪期间。该分类群主要包括三个科:雷巴齐斯龙科、叉龙科和梁龙科,后两科构成鞭尾类。该名称最早由Calvo和Salgado使用,他们将其定义为“特氏雷巴齐斯龙、梁龙科以及二者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先前,这一分类群不经常被使用,并被认为是梁龙超科的异名,因为人们经常发现这些分类群具有相同内容。2005年,迈克·P·泰勒和德恩·奈许回顾了梁龙科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学,并意识到梁龙超科并不等同于梁龙形类。前者基于节点定义,而后者基于分支。2015年,伊曼纽尔·乔普、奥克塔维奥·马图斯和罗格·本森发表了一篇基于标本的梁龙科相互关系的系统发育分析,并支持将其拆分。简棘龙被发现比雷巴齐斯龙科更为基础,因此在梁龙形类以外,但比萨尔塔龙更接近梁龙,因此在梁龙超科以内。以下演化树遵循乔普等人的研究结果。
萨尔塔龙属又名索他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萨尔塔龙在蜥脚类恐龙当中相当小,但对人类而言还是很巨大。它们拥有类似梁龙科的头部,牙齿仅位在嘴部的后方,而且牙齿是钝的。萨尔塔龙是第一个被发现有鳞甲的蜥脚类恐龙,皮肤上嵌有小型骨版,这些骨板由皮内成骨构成,大型骨板四处散布,如人的手掌大小,小型骨板紧凑排列,只有碗豆大小;其他泰坦巨龙类恐龙身上也发现了骨板,某些梁龙科化石的背上也曾发现一排鳞甲。当萨尔塔龙类的骨板首次被发现时,因为是独立于骨骸被发现,所以被推论属于甲龙类恐龙。
糙节龙属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它们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犹他州的莫里逊组,地质年代为侏罗纪的启莫里阶早期,约1亿5480万年前。。糙节龙可能属于梁龙科
耐梅盖特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属名取自化石发现地,戈壁沙漠的耐梅盖特盆地。标本包含单一个头骨,形状长而低矮并有铅笔状牙齿,类似梁龙科,但近代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泰坦巨龙类,与萨尔塔龙、阿拉摩龙、掠食龙有接近亲缘关系。
糙节龙属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它们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犹他州的莫里逊组,地质年代为侏罗纪的启莫里阶早期,约1亿5480万年前。。糙节龙可能属于梁龙科
需盔龙是一属草食性蜥脚下目梁龙科恐龙。包含两个已知物种:海氏需盔龙来自美国怀俄明州莫里逊组下部侏罗纪晚期地层,以及帕氏需盔龙来自侏罗纪晚期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化石。模式种所知来自保存最完整的梁龙科化石之一,一具几乎完整的骨骼及连接的头骨。
需盔龙是一属草食性蜥脚下目梁龙科恐龙。包含两个已知物种:海氏需盔龙来自美国怀俄明州莫里逊组下部侏罗纪晚期地层,以及帕氏需盔龙来自侏罗纪晚期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化石。模式种所知来自保存最完整的梁龙科化石之一,一具几乎完整的骨骼及连接的头骨。
梁龙是一属大型、四足步行、植食性的蜥脚下目恐龙,属于梁龙科。特色是极细长的颈部与尾部,以及以蜥脚类来说非常纤细的身躯,整体偏水平的姿态宛如一座横悬的桥梁。属下最知名的物种卡氏梁龙是目前已知化石最完整的体型最长恐龙之一,身长24米。在所有蜥脚类中,梁龙不但是最容易辨别出来、也是研究最详尽、了解最全面的代表性物种。
超龙是一属梁龙科的蜥脚类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模式种薇薇安超龙的标本首先于1972年由德塔的薇薇安·琼斯所发现,在科罗拉多州莫里逊组中间的丛盆段出土。潜在的第二个种洛里尼杨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