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琴派 编辑
梅庵琴派,或称梅庵派,为古琴艺术近代流派之一,形成于民国纪元早期,因王宾鲁始传习琴艺于梅庵而得名。
1
相关
梅庵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校园的西北角。“梅庵”本是清朝学者、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书画家李瑞清的号。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为纪念李瑞清,以松木原木为梁架,在校园内六朝松以北建起三间茅屋,命名为“梅庵”,门前挂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琴流派梅庵琴派在这里发源。1933年,梅庵改建为砖混结构,内廊式布局,建筑面积204平方米,柳诒徵书写了匾额,当时是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的琴房。现在,梅庵是东南大学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所在地。梅庵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中央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夜长》,古琴曲,收录于梅庵琴谱,为梅庵琴派代表琴曲之一。描写的是一个妇人为她出征的丈夫赶制寒衣的事情,把一个深闺妇人的愁思描绘的真切动人。
王忆慈,字涵若,原籍浙江杭州,中国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早年随昆曲名家俞振飞习昆曲,因病坏了嗓子,改习洞箫,婚后习琴,亦师事徐立孙。与夫君吴宗汉,同是梅庵琴派第三代琴人。
梅庵琴谱》,古琴谱,也是梅庵琴派的代表琴谱,由徐立孙和邵森二人据王宾鲁生前遗稿整理编辑而成,首次在1931年出版,曾多次修订再版。
朱惜辰,原名锡辰,南通人。古琴演奏家,梅庵琴派第三代传人。
捣衣,又名捣衣曲、秋水弄、秋杵弄、秋杵吟、秋院捣衣是一首古琴曲。字面上为一洗衣程序,而相关诗词藉以描写征夫在外,妇人独居之闺怨,本曲亦为此意。现今为梅庵琴派代表曲目之一。
徐立孙,名卓,字立孙,号笠僧,有时会被误作“立荪”。江苏南通人。古琴、中国琵琶演奏家。古琴师承王燕卿,为梅庵琴派第二代;琵琶师承崇明派沈肇州。
徐立孙,名卓,字立孙,号笠僧,有时会被误作“立荪”。江苏南通人。古琴、中国琵琶演奏家。古琴师承王燕卿,为梅庵琴派第二代;琵琶师承崇明派沈肇州。
徐立孙,名卓,字立孙,号笠僧,有时会被误作“立荪”。江苏南通人。古琴、中国琵琶演奏家。古琴师承王燕卿,为梅庵琴派第二代;琵琶师承崇明派沈肇州。
吴宗汉,字汇江,江苏常熟人,教育家、古琴演奏家,梅庵琴派第三代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