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 编辑
《梨俱吠陀》,梵文由和两个词根构成,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汉译为《歌咏明论》,是吠陀经中最早出现的一卷,成文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是除了赫梯语的文献外,在印欧语系语言中最古老的书籍。与其他文明的古老文献不同,它是以口传方式保存下来的。
1
相关
喀布尔河是印度河西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中段,向东流经喀布尔和贾拉拉巴德后,在开伯尔山口以北30公里处流入巴基斯坦,经过白沙瓦后注入印度河,全长约700公里。喀布尔河一名早在《梨俱吠陀》中便有记载,喀布尔便是以其命名。
吠陀文化是指吠陀经典所记载和反映的印度历史时期文化。透过吠陀经典的古梵文史料,所谓的吠陀经典即指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加上梵书和奥义书又称六吠陀。古代印度由奥族、达罗毗荼人及古印度人等多族,逐渐形成其思想与文化。当时,由古印度婆罗门主宰的社会形成吠陀文化,并延续古婆罗门教。吠陀文化反映当时印度人日常生活的写照以及人们对神灵天上的美好向往,后期的吠陀思想出现提倡酒的文化,开始鼓励人们饮酒,后期婆罗门教徒的祭司们甚至认为,饮酒可以让人获得解脱、重新回到大梵天与三相神的最佳方法。
原人歌》,在《梨俱吠陀》10.90的一首圣诗,献给神我,宇宙的开端。
娑摩吠陀,梵文是由和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汉译为赞颂明论,是四大吠陀经之第二部、共两卷。基本上是集第一部梨俱吠陀的颂而成。
大胜死亡咒语,梵文 mahāmṛtyuñjaya mantra,楼陀罗咒语,又称三眼神咒,出自印度宗教经典《梨俱吠陀》,楼陀罗被视为湿婆之化身。该咒语亦出现于《夜柔吠陀》中。
因陀罗,又名帝释天,印度教神明,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称为舍脂。
因陀罗,又名帝释天,印度教神明,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称为舍脂。
首陀罗,又译戍陀罗,是印度教种姓制度的第四阶级,最早可以被追溯到《梨俱吠陀》的原人歌,在《摩奴法论》中也有他们的特殊规定。这个种姓由农民、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
阎摩,又译琰魔、阎魔、夜摩、剡魔、焰摩,尊称为阎魔罗阇、阎魔大王、夜摩天王,为印度神话中的死神,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桑纳托斯或是埃及神话的阿努比斯。在同源的波斯神话中,其名为贾姆希德。在《梨俱吠陀》中,他是第一个经历死亡的人类,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成为居住在天界的神明。
帕伽雅是印度神话中的雨神、雷神,有时被视为因陀罗的化身。根据‘梨俱吠陀’,他常被称为牡牛,会生成雨云并降雨,滋润大地。他也被认为是诗人的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