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He,原子序数为2,原子量为7000400260200000000♠4.002602 u。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毒的惰性单原子气体。它也是18族元素族的第一个元素。熔点和沸点为所有元素中最低的。继氢原子之后,氦是可观宇宙中第二轻且含量第二高的元素,在全宇宙的元素质量中大约占了24%,超过其它原子总和的12倍。它的总含量和太阳或木星内的比例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和接下来三个元素比较起来,氦-4有非常高的核结合能。而它的高结合能也能解释为何它是核融合与核衰变的产物。氦-4是宇宙中氦最主要的同位素,最广泛的来源形成于大霹雳时期。而新的氦形成于恒星内部的核融合反应。
氦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He,原子序数为2,原子量为7000400260200000000♠4.002602 u。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毒的惰性单原子气体。它也是18族元素族的第一个元素。熔点和沸点为所有元素中最低的。继氢原子之后,氦是可观宇宙中第二轻且含量第二高的元素,在全宇宙的元素质量中大约占了24%,超过其它原子总和的12倍。它的总含量和太阳或木星内的比例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和接下来三个元素比较起来,氦-4有非常高的核结合能。而它的高结合能也能解释为何它是核融合与核衰变的产物。氦-4是宇宙中氦最主要的同位素,最广泛的来源形成于大霹雳时期。而新的氦形成于恒星内部的核融合反应。
超流体是一种物质状态,特点是完全缺乏黏性。如果将超流体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超流体是被彼得·卡皮查、约翰·艾伦和冬·麦色纳在1937年发现的。有关超流体的研究被称为量子流体力学。氦-4的超流体现象理论是列夫·朗道创造的,而尼古拉·博戈柳博夫是第一个建议使用微扰理论者。
液氦是指在极低温的摄氏温标-269 °C时成为液体的氦,该化学元素的沸点与临界点取自于氦的同位素:较为常见的氦-4与较为少见的氦-3。其中液态氦-4在1个气压的情况下,其密度大约是每升125克,或为水的八分之一。
锂燃烧普遍存在于棕矮星,但不存在于低质量恒星中。恒星,其定义为核心足以达到氢核融合的高温条件,迅速的消耗掉它们的锂。当出现锂的同位素和质子碰撞时会产生两个氦-4的原子核,而出现这种反应的温度正在核融合所必须的温度之下。在低质量的恒星,对流确保整体的锂很容易耗尽,因此在棕矮星的候选者中,是否存在锂的谱线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存在的可能是棕矮星,否则它就是颗次恒星。
太初核合成是物理宇宙学叙述宇宙在早期阶段产生原子核的过程,产生的是最轻的氢的同位素氢。大多数宇宙学家认为,原始的核合成发生在大爆炸后大约10秒到20分钟的时间间隔内,同时根据计算,宇宙中大部分氦的形成是氦的同位素氦-4,以及少量的氢的同位素氘,氦的同位素氦-3,以即少量的锂的同位素。除了这些稳定的核之外,还产生了两种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氢的同位素氚;和铍的同位素铍的同位素;但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后来分别衰变为如前所述的氦-3和锂-7。
超流体是一种物质状态,特点是完全缺乏黏性。如果将超流体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超流体是被彼得·卡皮查、约翰·艾伦和冬·麦色纳在1937年发现的。有关超流体的研究被称为量子流体力学。氦-4的超流体现象理论是列夫·朗道创造的,而尼古拉·博戈柳博夫是第一个建议使用微扰理论者。
氦三聚体是一个由三个氦原子组成,靠范德华力键合的化合物。它比氦二聚体更稳定。氦-4原子的三聚体处于埃菲莫夫态。 氦-3推测可以三聚,尽管含有氦-3的氦二聚体在基态完全不稳定。
在量子力学里,粒子可以分为玻色子与费米子。玻色子由保罗·狄拉克命名,是为了纪念印度物理学者萨特延德拉·玻色的贡献。他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合作发展出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可以描述玻色子的性质。在所有基本粒子中,标准模型的几个传递作用力的规范玻色子,光子、胶子、W玻色子、Z玻色子都是玻色子,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希格斯子是玻色子,已被证实。在量子引力里传递引力的引力子也是玻色子,尚未被证实存在。在复合粒子里,介子是玻色子,质量数为偶数的稳定原子核,像重氢H、氦-4、铅的同位素等也是玻色子,准粒子像库柏对、等离体子、声子等都是玻色子。
超流体是一种物质状态,特点是完全缺乏黏性。如果将超流体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超流体是被彼得·卡皮查、约翰·艾伦和冬·麦色纳在1937年发现的。有关超流体的研究被称为量子流体力学。氦-4的超流体现象理论是列夫·朗道创造的,而尼古拉·博戈柳博夫是第一个建议使用微扰理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