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岸水塘,是指位于澳门新口岸北面的水塘。此水塘没有官方名称,只称为水塘或贮水塘,坊间为了区分它与石排湾水塘,因此又会将之称为澳门水塘或大水塘。水塘属花地玛堂区管理,是澳门境内面积最大和贮水量最大的水塘。
香港历史建筑,可泛指香港具有一定历史的建筑物,多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兴建,除了富悠久历史的寺庙、教堂及祠堂外,还有一些政府建筑,如:水塘建筑、军营、官员官邸等。这些建筑保留了不少早年香港居民的生活情况及信仰等,而由于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不少建筑亦因而保留了殖民地时代的西方文化建筑风格,一些更是中西合璧,成为香港独有的特色建筑。
大潭水塘是香港南区一组水塘,位于香港岛东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园之内,毗连毕拿山、渣甸山、紫罗兰山及柏架山。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笃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间分期落成,为港岛淡水的主要来源,统称为大潭水塘群。
蓝地水塘,又名老虎坑水塘或蓝地灌溉水塘,是香港一个一边宽、一边窄的漏斗形灌溉水塘,位于香港屯门虎地,岭南大学的后山上。水塘占地17,000 m,储水量有116,000 m,最深处达20米深,位于大榄郊野公园西部边沿,与洪水坑水塘相距不足一公里。如同洪水坑水塘,蓝地水塘亦属于大榄涌水塘的延伸。水塘的水由山上多条引水道汇集而成,雨后部分山涧更会形成瀑布,冲入水塘,再经溪涧流入村中农地供灌溉之用,最终流入屯门河并汇入青山湾。蓝地水塘环境清幽,附近设有郊游设施,亦为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的郊游径屯门径第二段若梦园段的终点。若梦园旁的彩虹栏杆是郊游人士的打卡热点。
石壁水塘位于香港大屿山的南大屿郊野公园内,邻近石壁,是香港储水量第三大的水塘,仅次于万宜水库和船湾淡水湖。水塘的主坝上有一条道路连接大澳、梅窝及东涌,而石壁监狱则处于水坝之下。
城门水塘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个水塘,位于荃湾区城门谷一带,为第一个把所储存的水由新界区输往香港岛区使用的水塘。为区别下城门水塘,城门水塘又称为上城门水塘。亦因如此,广义上,城门水塘是指上城门水塘及下城门水塘;而狭义上,城门水塘则是上城门水塘的真正名称。由于兴建时是正值英国国王佐治五世登基25年,上城门水塘亦名为银禧水塘。由于整个城门水塘群刚好处于新界东与西的分界线上,上城门水塘被划属界线以西,下水塘则划入界线以东,所以,从广义而言,城门水塘地既处新界西,亦处新界东。而贯穿两地者便是1990年通车、同样以该地地名“城门”命名的城门隧道,其共两组隧道之间均以高架桥连接,并正正在下城门水塘和城门峡上方跨过。
香港开埠以来,因为香港人口不断增加,香港市民用水量的快速增加,因而需要兴建多座水塘及水库以作收集雨水用途。现时香港共有18座食用水库,总容量达约5.86亿立方米,
根据统计,每位香港人每日平均耗水量达220升,食用水库可以为到香港人提供150日的水量,其中85%的水量来自万宜水库及船湾淡水湖。另外,香港也有一些水塘是用作供应灌溉水、咸水和康乐之用。
薄扶林水塘是香港第一个水塘,位于香港岛薄扶林钢线湾对上,西高山和奇力山之间的薄扶林谷,薄扶林郊野公园之内。它分为上下两塘,总共的储水量约为26万立方米。
夏乔士·乔治·罗伯特·罗便臣,第一代罗士敏男爵,GCMG,英国枢密院,早年称罗便臣爵士,1897年晋封世袭男爵后,改以罗士敏勋爵为通称,并为后世所广泛采用。罗士敏是一位英国资深殖民地总督,最初在军队服役,后来改于爱尔兰地方政府工作,在当地爆发饥荒期间表现突出,从而受到重视,并获派到西印度的殖民地政府工作。在1859年,时年仅三十五岁的罗士敏获委为第五任香港总督,成为香港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督。任内,他对政府进行大幅整顿,而且还作出不少革新,包括发行货币、邮票和兴修水塘、港口,使香港的根基得到稳固确立,为日后的发展作好准备。
佐敦谷水塘是香港九龙观塘区一个已被填平的水塘,位于佐敦谷近四顺区。此水塘据香港水务署有关方面指出是于1958年建议兴建,并于1960年建成,用作储存海水以作供应观塘区及四顺区冲厕水,总储水量约为236400立方米。水塘于1980年代初被填平,现址为前佐敦谷堆填区,并已开发建成佐敦谷公园,但区内同时有“佐敦谷海水配水库”以及污水处理设施,而在水坝以下亦建有沈云山海水抽水站及沈云山食水抽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