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 编辑
沙头角是位于香港新界北区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边界上的地方,1898年新界正式租借予英国,以沙头角河分界,划分为香港边境禁区,当中河尾一段成为中英街。香港境内的沙头角已建为一个小市镇。沙头角市中央为沙头角公路石涌凹段,周围还有多条以“顺”字开头的街道。其中沙头角邨为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地方。原本不少沙头角居民以海边栅屋为居,即住在船上的艇民,及后房协的沙头角邨落成,很多居民因此上岸,搬进公共房屋,而车坪街及新楼街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楼宇。沙头角另一标记为沙头角码头。沙头角码头位于海中心,有一条百多米长的桥将码头和陆地连接,码头有街渡前往吉澳、三桠等新界东北乡郊地区。
1
相关
九龙巴士78K线是香港新界北区一条来往上水及沙头角的巴士路线。
打鼓岭位于香港新界北区北部坪𪨶以北,邻近香港与深圳的边界,部分地方曾属边境禁区。当中区内小山丘白虎山更是香港最北端。打鼓岭与其东边的沙头角在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共同拥有沙打选区的议席,而乡事委员会则各自于区议会内另有代表,现任打鼓岭乡事委员会主席是陈月明。
沙头角海是位于香港新界北区近沙头角的一个海域,连接大鹏湾。海域属于香港边境禁区范围之内。海域内的岛屿包括鸦洲、水浸咀排和两个接近沙头角污水处理厂的无名小岛。其英文名字是纪念英国海军测量船只皇家海军斯塔林号的。
香港边境禁区是香港深圳边界在香港一边的边境禁区,其中包括北区的沙头角市及乡郊、罗湖、文锦渡、部分打鼓岭地区及元朗区落马洲及落马洲支线范围。范围最广时期达约2,800公顷,至2016年缩减至约400公顷,不少沙头角周边村落、打鼓岭周边村落、马草垄一带、沙岭一带以及新田部分地区被释出禁区。
新界区专线小巴55K线,由马亚木旗下金运营办,来往上水巴士总站及沙头角,途经联和墟。本线另设来往鹿颈及沙头角和上水及联和墟的区间车,以及沙头角往上水站的经龙山隧道的特快班次。
沙头角巴士总站是位于香港北区沙头角香港边境禁区的巴士总站。位于顺隆街沙头角消防局对出。现时有2条巴士路线及1条小巴路线以此处为总站,曾为香港境内最北端之巴士总站。
莲麻坑位于香港新界北区香港边境禁区之内,沙头角与打鼓岭之间。由于莲麻坑曾经属禁区范围,所以莲麻坑一带的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外来人士不能随便进入。莲麻坑因为当地盛产山橙而得名。当地有矿山,主要是铅,废弃的铅矿山上有一个蝙蝠洞,为香港重要蝙蝠栖息地之一,被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莲麻坑村中现时住着少于100人。在全盛时期,曾住满过千名村民。村中绝大部分村民叶姓,有少数姓刘姓、官姓、冼姓的村民。
北区,因其为香港香港行政区划中最北的区议会分区而得名,于1979年从大埔区拆分独立成区,是香港两个陆地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的区份之一。北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头角河及中英街作边界,香港和内地的其中三条边境过境通道都位于北区,西面与新界元朗区,南面和大埔区相连。传统上,北区分为上水、粉岭、沙头角和打鼓岭四个部分,故独立成区前亦称为上粉沙打地区,此外还包括大鹏湾的吉澳、鸭洲等离岛。北区为香港传统乡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邓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岭一带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区中绝无仅有,而打鼓岭和沙头角公路沿线亦分布有大量规模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区仍然保存不少中国传统乡村历史建筑。
山咀协天宫又称沙头角协天宫,是一座位于香港北区沙头角山咀村的关帝庙,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年,协天宫的名称源于祭神关帝在明朝万历六年获册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而得名,正门匾额“协天宫”三字则出自光绪十六年进士梁芝荣的手笔,为香港法定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