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沙岛是中国长江河口的一个冲积岛,东临东海,西与长兴岛相望,北邻崇明岛,西南邻浦东新区。全岛为横沙乡,原属川沙县,1958年划归宝山县,2005年和长兴岛一起划归崇明县。该岛系长江泥沙冲积而成。因横亘长江口,故名。清咸丰年间始成沙洲,光绪十二年开始围垦。呈三角形,面积49平方公里。
冲积岛是由于沙淤积而形成的岛屿,故又称为沙岛、沙洲。冲积岛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其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平原相同。冲积岛由于主要是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其外形轮廓很不稳定,每逢洪水过后或强潮之后都可能使其形态受到影响。冲积岛的面积一般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冲积岛是位于上海市的崇明岛,面积达1,267平方公里,其面积还在以每年1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飞云江系浙江省八大独流入海水系之一,浙江省第四大河,温州市第二大河,主要流经浙江省东南部。河流发源于景宁畲族自治县、泰顺县边界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云尖西北坡,流经景宁畲族自治县、泰顺县、文成县、瑞安市四县市,在瑞安市城关镇东南约11公里处、上望街道与南滨街道间的入海口处汇入东海。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3731平方公里。属山溪性河流。水位天然总落差560米。年径流量约4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年输沙量54万吨。流域内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地形复杂。上、中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下游流入平原,水流分散,多沙洲。飞云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共8条,其中左支流6条,分别是:里光溪、峃作口溪、泗溪、玉泉溪、高楼溪、金潮港;右支流2条,分别是:洪口溪、莒江溪。飞云江流域行政区域共有乡镇31个,据2015年统计资料,流域人口190.25万人,常用耕地面积56.44万亩。
连岛沙洲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外形与沙咀及沙洲相似,但形态却是连接两处陆地的沉积地形,其中一端原是岛屿,或者两面都是岛屿。连岛沙洲形成的地方通常都是位于狭窄的海峡。海浪因受岛屿的形状以及季候风的影响,形成两股季节相反的沿岸漂移。因为水流较慢的关系,沿岸漂移便有机会把岸边的沙石堆成沙咀。随着时间的发展,两边沙咀不断延长,最后接在一起,形成连岛沙洲。而海平面上升亦可增加连岛沙洲形成的机会。
沙地话,别称崇明话或者启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之所以叫“沙地”是因为原先的崇明区、启东市和海门市,陆地是由长江入海时冲积出的一块块沙洲组成的。三地的语言几乎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启东和海门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在古时从崇明迁来的。另外,南通市通州区、如东县以及张家港市等地方也有讲沙地话的居民。因此以沙地话为母语的人口大概有340多万。
铜陵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市境西北界合肥市,北、东临芜湖市,南接池州市,西连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丘陵区过渡带,中部为沿江冲积平原,东南部、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长江由西南往东北流贯,将市境分为东西两部分,江中有和悦洲、老洲乡、胥坝乡等沙洲。长江以西有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等湖泊。全市总面积2,991平方公里,人口160.8万,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区。铜陵以产铜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铜开采、冶炼的历史始于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故有“中国古铜都”之誉。铜陵是宁铜铁路、铜九铁路、庐铜铁路等铁路交汇点,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
江心洲,是长江南京段的一座江心沙洲,又名梅子洲、永定洲。江心洲位于南京城西南方,面积15平方公里,属建邺区江心洲街道管辖。
外伞顶洲,又称外伞顶沙洲、外伞顶汕,在一些地图中则以旧时外伞顶洲的日语对音Gaisancho或Caisancho标示,是台湾沿海最大的沙洲,现存面积约1,000余公顷,因形状似伞得名。行政划分上属云林县口湖乡,不过如今绝大部分位于嘉义县东石乡外海约10余公里处,主要由浊水溪的泥沙冲积而成,是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的景点之一。近年来由于河川兴建拦砂坝,导致沙源减少而逐渐缩小,嘉义沿海也因此逐渐失去屏障。洲上现已无常住人口,上面的塭港堆灯塔是该沙洲唯一的灯塔。经常和“海丰岛”混淆。
河流形态学及其同义的河流作用地貌学都在描述河流的形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河流的形态是许多作用及环境条件下的结果,包括河床及河岸的组成成分及可侵蚀性、上面的植被及植物成长的速度、是否有沉积物、其大小及组成、泥沙输送的速率,河漫滩及沙洲的形成速率,以及因为地层下陷及构造抬升产生的区域性叠积作用及陵夷作用。
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是中华民国一个国家级风景特定区,成立于民国92年,位于台湾西部的嘉南平原上,北为云林牛挑湾溪至旧虎尾溪,南为盐水溪,东至省道台17线,西至海域20米等深线,行政区跨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市。主要的生态特色为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埤塘、水田、盐田、河口沼泽、沿岸沙洲、潟湖、潮汐滩地等,例如外伞顶洲、好美寮湿地、鳌鼓湿地、北门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