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 编辑
泉州港,又称“刺桐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沿海港口,由福建省泉州市港口管理区管理。
1
相关
亦思巴奚军是元朝末年泉州波斯籍侨民建立的民兵组织,“亦思巴奚”一词可能得名于波斯语的“民兵”一词。1357年-1362年其首领是什叶派的赛甫丁和阿迷里丁,1362年-1366年为逊尼派的那兀纳。他们在1357年-1366年控制了泉州,发动了亦思巴奚兵乱,并曾一度占领了福州和莆仙,抗拒元朝政府。亦思巴奚军在兵乱期间对福建沿海兴化路、泉州路两地的百姓多有杀戮,最后被元朝福建行省平章事陈友定率领的军队镇压。他们对泉州港的衰落和其后汉人和色目人间的族群仇杀起到了巨大影响。
闽南海商是历史上由闽南人或闽南裔所建构的海洋贸易武装集团,主要活动于中国沿海、日本、朝鲜、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根据汉代文献描述,福建在闽越国时期已有相当发达的传统造船业,在当时的北方人眼里,闽越人是一支十分善于造舟航行的百越民族。唐代时,闽南人已掌握当时最先进的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至宋代元代时期,位于闽南的泉州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而福建船是当时最优秀的船舰。至明代以后,闽南海商已然是当时东方世界抱持着世界主义的贸易强权,被17世纪至远东贸易的荷兰人誉为“海上马车夫”。闽南海商势力也是代表明朝当局的郑和得以成功完成郑和下西洋壮举的重要因素。明代中末期,闽南海商与日本九州倭寇合流,故又有“假倭”之称;此时的闽南海商已达到富可敌国之巅峰,成为政府当局一面打击又一面拢络的对象,其中以李旦、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最具有代表性。清代初期,延续郑氏父子的明郑与立国台湾南部的明郑时期以航海实力与满清对峙20余年,而清廷最终仍是借着同为闽南人的施琅才得以消灭郑氏。郑氏消亡后,闽南人持续展现优异的航海实力与成就,包含横渡台湾海峡、郊商航运、镇海王蔡牵、控制东亚及东南亚的华商网络等。
闽南海商是历史上由闽南人或闽南裔所建构的海洋贸易武装集团,主要活动于中国沿海、日本、朝鲜、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根据汉代文献描述,福建在闽越国时期已有相当发达的传统造船业,在当时的北方人眼里,闽越人是一支十分善于造舟航行的百越民族。唐代时,闽南人已掌握当时最先进的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至宋代元代时期,位于闽南的泉州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而福建船是当时最优秀的船舰。至明代以后,闽南海商已然是当时东方世界抱持着世界主义的贸易强权,被17世纪至远东贸易的荷兰人誉为“海上马车夫”。闽南海商势力也是代表明朝当局的郑和得以成功完成郑和下西洋壮举的重要因素。明代中末期,闽南海商与日本九州倭寇合流,故又有“假倭”之称;此时的闽南海商已达到富可敌国之巅峰,成为政府当局一面打击又一面拢络的对象,其中以李旦、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最具有代表性。清代初期,延续郑氏父子的明郑与立国台湾南部的明郑时期以航海实力与满清对峙20余年,而清廷最终仍是借着同为闽南人的施琅才得以消灭郑氏。郑氏消亡后,闽南人持续展现优异的航海实力与成就,包含横渡台湾海峡、郊商航运、镇海王蔡牵、控制东亚及东南亚的华商网络等。
肖厝港为中国规划建设的六大石油化学基地和四大国际中转港口之一。原惠安县肖厝镇周边,2009年8月3日起,泉州港部分港区合并到新组成的湄洲湾港,现今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湄洲湾南岸的一个港口,面积516平方公里。肖厝港所处泉港区为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所在地,也是福建省的石化基地。
肖厝港为中国规划建设的六大石油化学基地和四大国际中转港口之一。原惠安县肖厝镇周边,2009年8月3日起,泉州港部分港区合并到新组成的湄洲湾港,现今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湄洲湾南岸的一个港口,面积516平方公里。肖厝港所处泉港区为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所在地,也是福建省的石化基地。
泉州港古建筑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泉州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现仍存有大量遗迹,其中真武庙、万寿塔、六胜塔、江口码头、石湖码头于2006年共同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