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音 编辑
泛音是指分音列中除了基音以外的任何一音。当一根弦或空气柱整体振动而产生基音时,在该基音上发出的微弱的音。如果分成几段振动就会产生一些泛音。听者一般能够清楚听到基础音,很专心时能听到泛音。泛音列是分成等分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分段越小,泛音的音高就越高。各上方泛音的频率与基础音的频率形成简单的比率。有些乐器能产生非泛音列中的泛音。音乐的色彩和声音的音色受某一乐器独特泛音的极大影响。因此,单簧管由于较低的泛音使声音柔和丰满,而双簧管则缺乏类似泛音而听上去比较尖利。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消失的基频是心理声学领域常被谈论的现象。周期讯号的基频即为讯号的音高,但基频讯号的强度大小却不一定大过泛音强度大小,有时基频讯号的强度大小甚至为零,这种情形即为我们所谓的消失的基频。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乐器的声音均是由基频与倍频组合而成,而基频就是影响声音音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当我们将基频的强度以人为得方式调整为零时,会发现被调整过后的声音音高仍旧不变。
此一现象虽然让音高在频谱上的判别更加困难,但也被应用于讯号处理领域。
基本频率,当发声体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时,声音一般可以分解为许多单纯的正弦波,也就是说所有的自然声音基本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正弦波组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正弦波即为基音,而其他频率较高的正弦波则为泛音
基本频率,当发声体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时,声音一般可以分解为许多单纯的正弦波,也就是说所有的自然声音基本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正弦波组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正弦波即为基音,而其他频率较高的正弦波则为泛音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一首古琴曲,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最初可能是一首笛曲或箫曲,但现今仅存古琴谱,最早的谱本见于《神奇秘谱》。采用古琴弦式定弦。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全曲共有10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故称“三弄”。
徽位,或称徽,是古琴上的音位,1张古琴通常有13个徽,以螺钿、玉等标示。根据琴弦的泛音位取得的节点而设置,弦的1/2、2/5、1/3、1/4、1/5、1/6、1/8处称为七徽、六徽、五徽、四徽、三徽、二徽、一徽,八至十三徽与六至一徽关于七徽对称。
闲居吟》,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创作于1928年。创作该曲时值刘天华为中国音乐界的同仁们筹办北平音乐学院之事激动不已,因此做出《闲居吟》。故而此曲中有愉悦怡然的情调。演奏时多用富有琵琶和古琴韵味的泛音和滑音,从而保持乐曲的特色。
西奇是图瓦人喉音唱法的一种技法,它利用一个中音域的基音来发出高频且具穿透性的泛音哨音。此技巧和一般呼麦的不同处在于基音完全被衰减,只发出高频的泛音。
呼唛或呼麦是一种典型运用泛音的歌唱方式,被蒙古族、图瓦人和位于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阿尔泰人、布里亚特人、通古斯及楚科奇族应用在民俗音乐。另外,西藏喇嘛念经的唱法引进了假声带唱法卡基拉的一些技巧,类似于蒙古的喉音唱法。
呼唛或呼麦是一种典型运用泛音的歌唱方式,被蒙古族、图瓦人和位于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阿尔泰人、布里亚特人、通古斯及楚科奇族应用在民俗音乐。另外,西藏喇嘛念经的唱法引进了假声带唱法卡基拉的一些技巧,类似于蒙古的喉音唱法。
军号是构造最单纯的铜管乐器之一,没有按键或调节音高的装置,吹奏者以嘴唇振动来改变音高,因此亦只能吹奏其泛音列。军号通常只能吹出5个泛音,称为“军号音阶”,训练有素的演奏者则可以吹出音域更广的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