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基因组测序计划是由美国国家卫生院下辖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2004年发起的流感病毒基因组测序计划,旨在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流感病毒是如何进化、传播和致病的。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亚型,可感染野生鸟类、驯养家禽、猪、马和人等多种哺乳动物并导致流行性感冒。该病毒是正黏液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下的唯一一个物种。人们从野生鸟类身上提取出了甲流病毒的所有亚种的菌株,但鸟类本身却很少发病。一些甲流病毒的分离株可导致家禽和少部分人类发病。病毒有时可通过野生水鸟感染到家禽身上,而这可导致人类流感瘟疫爆发。
病毒载体是一种常使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工具,可将遗传物质带入细胞。可发生于完整活体或是细胞培养中。原理是利用病毒具有传送其基因组进入其他细胞,进行感染的分子机制。可应用于基础研究、基因疗法或疫苗。可供利用的病毒目前有腺病毒、腺相关病毒、逆转录病毒、巨细胞病毒、仙台病毒,以及流感病毒、麻疹病毒。
丁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流感病毒,也是正黏液病毒科丁型流感病毒属中的一种,可引起流行性感冒。丁型流感病毒可感染猪属和家牛,但尚未有人受感染的报道。 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感染比较,丁型流感病毒的感染病例较不常见,截止目前还没有人体的针对性疫苗。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是约翰·M·巴里2004出版的一本关于历史上最严重的流感——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著作,主要关注疫情在美国的发生发展,以及此事件前后美国的医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本书介绍了流感病毒在堪萨斯州哈斯克尔县出现,传播到福斯顿军营,再通过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传播到全世界。中文版由钟扬等翻译。
神经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原性,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在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甲型流感病毒中,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异,这成为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在目前已知的甲型流感病毒中共有9种不同的神经氨酸酶抗原型。
嗜神经病毒,又称亲神经性病毒,是指可感染神经元的病毒,包括狂犬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019冠状病毒等等。
病毒性肠胃炎,俗称肠胃型感冒,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腺病毒、杯状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食欲差,反酸,轻微的腹泻、呕吐等,感冒常见的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烧、头疼、咳嗽,周身不适等反而不明显。
乙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流感病毒,为正黏液病毒科乙型流感病毒属下的一种,可引起流行性感冒。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和鳍足类动物,因此乙型流感病毒并未造成如甲型流感病毒所致的各种流感大流行。虽然都会发生基因重排、抗原漂移,但乙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演化速率要低于甲型流感病毒。尽管如此,乙型流感病毒依然可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伤亡,尤其是对青少年和儿童。
抗原转变又称抗原转换、抗原移型、抗原性转变,是病毒突变的一类形式,指某种病毒不同毒株,或者不同病毒之间,互相融合而基因重组形成新的病毒亚型的过程,该亚型拥有原本各毒株表面抗原的混合型。 抗原转变一般发生于流感病毒上,但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病毒上。 抗原转变是会导致表型变化的基因重排的一种特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