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 编辑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镇海区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2002年,浙东运河全线进行改造,2007年底部分通航,2009年工程全部完成,但宁波段长时间无法贯通,至2013年年末方才通航。
2
相关
西兴过塘行码头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旧时浙东运河的西端,沟通钱塘江和运河。西兴过塘行码头旧时为货运中转码头,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形成过塘行这一承担货物、人员转运功能,兴盛时曾有“过塘行七十二爿半”的说法。后因钱塘江河道北移,运河不再通航,过塘行废弃。2002年,浙东运河之头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项,2014年成为大运河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
融光桥又名柯桥大桥、红卫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古镇镇中心的一座南北向单孔石拱桥,跨浙东运河与浙东运河纤道,因桥旁原有融光寺而得名,现为明代重建。
浙东运河纤道位于中国浙江省浙东运河沿岸,又称运道塘、官塘、新堤等,在浙东运河各个河段均有分布,全长近百里,集中分布于杭州市萧山区和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上虞区境内。位于柯桥区境内钱清镇板桥至柯桥街道上谢桥的古纤道保存较为完整,全长7.5公里,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萧山段、绍兴渔后桥段、绍兴皋埠段、上虞段纤道于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子项。
泾口大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泾口村浙东运河上的一座桥梁。桥梁为三孔拱桥和三孔梁桥组合而成,始建于清乾隆之前,宣统三年由晚清书法家陶浚宣发起重建。
泗龙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鲁东村浙东运河一座桥梁。桥梁地处青甸湖、鱼渎江间的河道,为三孔拱桥和十七孔梁桥组合而成的长桥,为绍兴水面跨度最长的石桥之一。桥梁兴建历史较久,由鲁墟村王氏、东浦陈忠义、酒坊主陈阿龙等人筹资于民国二十三年重建。
曹娥江两岸堰坝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两岸,是浙东运河沟通曹娥江的水利设施,由梁湖堰坝遗址、拖船弄闸口遗址、老坝底堰坝三部分组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太平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阮四村浙东运河旁的一座桥梁。桥梁为一孔拱桥和八孔梁桥组合而成的长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清咸丰八年重修,20世纪90年代有维修。
西塘河,又名后塘河,是浙江省宁波市内河水网中的一条人工河,属于鄞西河网。河流水源为余姚大雷山,自碶桥起称西塘河,此后在高桥与大西坝河汇合,在望春桥与中塘河汇合,最终于西成桥东侧注入宁波老城护城河。河流全长13.18公里,平均水深3.12米。西塘河是浙东运河进入宁波府的最后一段河道。历史上,西塘河两岸商贸繁华,明代朝鲜官员崔溥在其《漂海录》中记叙他经过宁波城西门经过后塘河的景象,“江之两岸,市肆、舸舰纷集如云”。中山路沿西塘河布置,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高桥站至西门口站的轨道也沿西塘河布置。
西兴过塘行码头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旧时浙东运河的西端,沟通钱塘江和运河。西兴过塘行码头旧时为货运中转码头,自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形成过塘行这一承担货物、人员转运功能,兴盛时曾有“过塘行七十二爿半”的说法。后因钱塘江河道北移,运河不再通航,过塘行废弃。2002年,浙东运河之头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大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项,2014年成为大运河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
广德湖,是浙江宁波境内曾有过的一片湖泊,范围西起林村,东至望春桥,北起高桥,南过蜃蛟,涉及当下宁波海曙区横街镇、古林镇、集士港镇、高桥镇四个乡镇,水域面积大致相当于现今东钱湖的三倍。广德湖原为潟湖,晋代即有记载,因其形如酒器罂脰而又名罂脰湖,一说因形如黄莺脖子而得名莺脰湖。唐宋以来,广德湖历代都有修治,灌溉周边农田,同时也保证了宁波经浙东运河抵达杭州的水路通道畅通。北宋末年,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在明州知州楼异的主持下,广德湖被填平,这一举措直至今日一直争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