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 编辑
火箭炮或称喷进炮是炮兵装备的用火箭推进炸弹进行爆破打击的远射武器,通常专指没有导弹制导、完全依赖弹道飞行的火箭类飞弹。单兵可以携带操作的轻型火箭炮通常称为火箭弹。由于火箭弹由自己携带的燃料通过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飞行,该装置无须考虑像身管式火炮那样承担如巨大的后坐力等问题,故该装置较简单。并且能以大口径多发联装的方式提高发射速度和火力。
1
相关
火箭弹又称喷进弹,是靠自身携带的燃料在火箭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动力推进下投掷弹头,它主要靠火箭弹发射器或火箭炮发射,它主要用于压制、杀伤对方的有生目标或其他设施。它通常由战斗部、动力推进系统和飞行稳定装置组成。
PHL-03自行火箭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款12管300毫米口径远程火箭炮系统。以1990年代引进俄罗斯制BM-30火箭炮型“龙卷风”火箭炮技术为基础仿制,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级炮兵师/旅部队,2004年左右入役,军方通常简称是“300远火”。最初流传其未经官方证实的名称为“PHL-96”,或许是研制方案论证时的命名,或许是早期原型车与后期定型车的关系,定型正式命名为“PHL-03”。2004年在央视节目中公开代号。2009年参加了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排在受阅装备方队的第12位。
攻击直升机也称直升机炮艇,是装备了进攻性武器的军用直升机,属于武装直升机的一种,其主要武器为速射自动武器、火箭炮以及精确制导武器,很多攻击直升机也可以装备空对空导弹,但主要用于自卫。当今的攻击直升机在功能上与固定翼攻击机类似,专门用于攻击地面目标如步兵、装甲车辆和建筑,在战术上主要有两个用途:充当低空炮艇机为地面部队提供直接和精确的密接空中支援;实施战术轰炸空袭主动摧毁敌军集结的装甲目标。攻击直升机有时也会作为轻型直升机之补充,用以执行侦察任务。
自行火炮,指安装于交通工具上,例如使用车辆底盘自备动力,无需其他车辆牵引的火炮,大多有轻装甲保护,火炮一般为榴弹炮、迫击炮、加农炮、反坦克炮、火箭炮或高射炮等。有别于一般火炮都是拖车挂载,需要利用其他车辆,兽力或者是人力移动,并可能需要安装的过程。
BM-13 多管火箭炮,俗称“喀秋莎”,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较于常规火炮,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但机动性相对较强,且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走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和其他自走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击前迅速离开。其火箭发射车为ZIS-5、ZiS-6、GAZ-AA卡车、T-60坦克轻型坦克等及少量美援的雪佛兰G7100及福特-马蒙·夏灵顿HH6-COE4等。
83式273毫米火箭炮是中国制的一款履带式多管火箭炮车,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款远程火箭炮。1983年定型并投入小批量生产,供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试用,1988年后停产。
BM-13 多管火箭炮,俗称“喀秋莎”,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较于常规火炮,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但机动性相对较强,且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走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和其他自走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击前迅速离开。其火箭发射车为ZIS-5、ZiS-6、GAZ-AA卡车、T-60坦克轻型坦克等及少量美援的雪佛兰G7100及福特-马蒙·夏灵顿HH6-COE4等。
多管火箭炮是一种多发射管无制导的火箭炮,与火箭炮类似,多管火箭炮精度及装填速度低,但可在短时间发射大量爆炸性的火箭以命中大范围目标;最著名的型号为二战中纳粹德军的喷烟者与苏联红军的BM-13卡秋莎。
多管火箭炮是一种多发射管无制导的火箭炮,与火箭炮类似,多管火箭炮精度及装填速度低,但可在短时间发射大量爆炸性的火箭以命中大范围目标;最著名的型号为二战中纳粹德军的喷烟者与苏联红军的BM-13卡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