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蠵龟,又称绿海龟、青海龟、石龟、龟鼊、龟蟞,是海洋中的爬行类,是海龟属下的单型。一生中大多的时间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过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须回到出生地上产卵,繁育后代,形成了一种较独特的生活习性。
托斯特巨鱿属是一种生存于白垩纪的头足类。其下目前只发现一个物种远古大鱿,估计它们套膜的长度与现今的巨乌贼相近。近年的研究发现吸血乌贼最有可能是其后代。托斯特巨鱿可能是猎食其他头足类、鱼类及细小的水生爬行类。
托斯特巨鱿属是一种生存于白垩纪的头足类。其下目前只发现一个物种远古大鱿,估计它们套膜的长度与现今的巨乌贼相近。近年的研究发现吸血乌贼最有可能是其后代。托斯特巨鱿可能是猎食其他头足类、鱼类及细小的水生爬行类。
米亚罗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与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 以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等为主要保护对象。总面积160,731公顷。保护区有兽类76种, 鸟类210种, 爬行类17种, 两栖类10种, 鱼类12种。
伊比利亚鸟属,又名伊比利亚中鸟,是一种原始鸟类。其化石是于1985年在西班牙昆卡省拉斯奥亚斯的下白垩纪地层发现。它们生存于1亿3700万-1亿2100万年前的豪特里维阶及巴列姆阶。该地层曾是围绕湖泊的森林。伊比利亚鸟的身体比始祖鸟更为进化。同期的其他鸟类大部分是有爬行类长尾巴的特征,但伊比利亚鸟的脊椎末端只是连接尾羽的尾综骨。伊比利亚鸟双翼有爪,但拇指退化。胸篮并没有钩突。
尾,又称尾巴,是指位于动物体背部尾端的部分,特别是指构造柔韧可弯曲、且明显分开于躯干的附肢部分,大致上相当于哺乳动物, 爬行类与鸟类的骶骨和尾骨。一般而言尾巴是脊椎动物的专属特征,然而有些无脊椎动物也拥有类似尾巴的构造,例如蝎子的尾巴、或是弹尾虫分岔的部位。
疱疹病毒科是一类双链DNA病毒,以羊膜动物为宿主,其中有部分病毒可感染人类,造成单纯疱疹与生殖器疱疹、水痘与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等病,在人类中相当常见,亦有少数病毒为感染鸟类或爬行类。
疱疹病毒科是一类双链DNA病毒,以羊膜动物为宿主,其中有部分病毒可感染人类,造成单纯疱疹与生殖器疱疹、水痘与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等病,在人类中相当常见,亦有少数病毒为感染鸟类或爬行类。
卵生,是指在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形成为个体的动物,以此种方式进行生育的叫做卵生动物。新个体从母体排放出来后,以卵内的蛋白、蛋黄提供营养,继续发育待完成。最后,新个体破卵而出。爬行类、两栖类、鸟类、鱼类中的动物全部都是卵生动物。
微染色体是鸟类与部分爬行类、两生类及鱼类细胞中一类较小的染色体,其中以鸟类的微染色体数量最多,鸟类通常具有约双倍体 = 80条染色体,其中仅7至10对染色体为易于鉴别的大型染色体,其他均为微染色体;隼形目和鹦形目鸟类的一些微染色体彼此融合,因此染色体的总数较少;哺乳类、鳄目与蛙类则无微染色体。有研究发现有些龟鳖类决定性别的ZW性别决定系统为微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