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编辑
爱因斯坦场方程是由爱因斯坦于1915年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场方程定义引力为一种几何效应,而时空的曲率则是取决于物质的应力-能量张量。也就是说,如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质量作为引力的来源,亦即有质量就可以产生吸引力,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引力描述瞬时传播的力,而爱因斯坦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引力",他从谐和座标的弱场近似得出弱力场的传递速度为光速,而且场方程只要通过近似手段,如弱场,静态,空间缓变,就能推出牛顿近似。
2
相关
希尔伯特作用量或爱因斯坦-希尔伯特作用量是广义相对论中能够导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作用量,它最早由希尔伯特在1915年提出。从希尔伯特作用量导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优点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够简单地将广义相对论理论和其他同样用作用量形式表示的经典场论 统一起来;其次,通过寻找这个作用量中包含的对称性可以轻易地根据诺特定理判别守恒量。在广义相对论中,作用量一般都被认为是度规的一个泛函,而其联络是列维-奇维塔联络。
弗里德曼方程是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描述空间上均一且各向同性的膨胀宇宙模型的一组方程。它们最早由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在1922年得出,他通过在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下对具有给定密度



ρ



{\displaystyle \rho \,}

和压力



p



{\displaystyle p\,}

的流体的能量-动量张量应用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而得到。而具有负的空间曲率的方程则由弗里德曼在1924年得到。
希尔伯特作用量或爱因斯坦-希尔伯特作用量是广义相对论中能够导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作用量,它最早由希尔伯特在1915年提出。从希尔伯特作用量导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优点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够简单地将广义相对论理论和其他同样用作用量形式表示的经典场论 统一起来;其次,通过寻找这个作用量中包含的对称性可以轻易地根据诺特定理判别守恒量。在广义相对论中,作用量一般都被认为是度规的一个泛函,而其联络是列维-奇维塔联络。
弗里德曼方程是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描述空间上均一且各向同性的膨胀宇宙模型的一组方程。它们最早由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在1922年得出,他通过在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下对具有给定密度



ρ



{\displaystyle \rho \,}

和压力



p



{\displaystyle p\,}

的流体的能量-动量张量应用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而得到。而具有负的空间曲率的方程则由弗里德曼在1924年得到。
弗里德曼方程是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描述空间上均一且各向同性的膨胀宇宙模型的一组方程。它们最早由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在1922年得出,他通过在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下对具有给定密度



ρ



{\displaystyle \rho \,}

和压力



p



{\displaystyle p\,}

的流体的能量-动量张量应用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而得到。而具有负的空间曲率的方程则由弗里德曼在1924年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