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语 编辑
爱沙尼亚语,是爱沙尼亚的官方语言,2012年约有120万人日常使用,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最接近芬兰语,这两种语言近似到可以相通的地步——至少对于说北方方言的爱沙尼亚人是如此。同属乌戈尔语支匈牙利语与其分别较大。其近邻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与爱沙尼亚语关联不大,但是爱沙尼亚语中有一部分词汇为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的借词。
3
相关
乌拉尔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语言语言系属分类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包括38种语言,讲该语系语言的人有250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为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分别为匈牙利、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官方语言。其他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有厄尔兹亚语、莫克沙语、马里语、乌德穆尔特语、萨米语和科米语,通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的北部地区。
芬兰-乌戈尔语族,是在传统分类下乌拉尔语系中的一个语族。它包括乌拉尔语系中除了萨莫耶德语族之外的所有语言。其普遍接受作为乌拉尔语系之下的一个语族的地位的依据是据19世纪时制定的标准,而当代很多语言学家却认为那些标准不太精确及带有误导性。三个人口众多的乌拉尔语言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都包含在此语族中,尽管传统分类下芬兰-乌戈尔语族中的两个语支的共同语言学根源相隔遥远。
接格是一种格,标记在与名词的所指相近、在其上或毗连;在乌拉尔语系研究中常见。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和匈牙利语等乌拉尔语中,接格是4种方位性变格之一,基础意义是“在...上”—例如,爱沙尼亚语laud和laual,匈牙利语asztal和asztalnál。芬兰语中也用作工具格。
沃罗语,或称佛罗语,是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波罗的-芬兰语支下的一种语言。传统上它被认为是爱沙尼亚语南爱沙尼亚语中的一个方言,但现今它有自己的文学语言,并正在寻求爱沙尼亚境内原住区域语言的官方地位。
塞托语是一门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芬兰语支的语言,也被认为是沃罗语的一种方言,或者这两种语言统称为“塞托-沃罗语”。塞托语通行区域现今分属爱沙尼亚和俄罗斯。母语为塞托语的人称为塞托人,几乎所有塞托人也会说爱沙尼亚语,大多数塞托人也会说俄语。塞托人大部分信仰正教会,而沃罗人信仰信义宗,并居住在沃鲁县历史县份内。塞托语现在没有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书面语,尽管在1990年代试图创立过书面语。由于词形变化及正写法等多方面还存在争议,所以还没有形成正规的书面语。2011年人口普查时塞托语有12,549名使用者。
内格是一种方位格语法格。这个格基本上带有“在…内”的含意,例如“在房子里”可对应到芬兰语的“talo·ssa”、爱沙尼亚语的“maja·s”、莫克沙语的“куд·са”、巴斯克语的“etxea·n”、立陶宛语的“nam·e”、拉特加莱语的“sāt·ā”,以及匈牙利语的“ház·ban”。
乌拉尔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语言语言系属分类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包括38种语言,讲该语系语言的人有250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为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分别为匈牙利、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官方语言。其他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有厄尔兹亚语、莫克沙语、马里语、乌德穆尔特语、萨米语和科米语,通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的北部地区。
辅音变化在语言学里是指一个字的辅音根据其本身字词的构词及前后的句法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般所谓之“音变”大抵指的是“辅音变化”。辅音变化的现象在世界上的许多语言里都能发现,然而最典型,也最为代表性的辅音变化,是现今所有凯尔特语族语言的字首辅音变化。字首辅音变化的现象也可在日语、印度语、马来语、南派优印地安语、及许多西非的语言中发现。芬兰语支的语言如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有字中辅音变化;肯亚地区尼罗-撒哈拉语系的卢奥语和英语有词干字尾的辅音变化。而希伯来语则在字首、字中、字尾全具有辅音变化。
在1871年1月以前,德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未统一的部落或邦国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同语言对德国的称呼差异极大,虽然对于其他欧洲国家也存在名称来源不一的现象,但这一点对于德国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在德语中,该国的名称为,从古高地德语diutisc演化而来;在西班牙语和法语中则分别为和,衍生自阿勒曼尼人部落;在意大利语中德国为,来自拉丁语 Germania;波兰语称德国为,来自原始斯拉夫语 nemets;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中德国分别是和,来自萨克森人部落名。
弗雷德里希·莱茵霍尔特·克留茨瓦尔德是一位爱沙尼亚作家,被认为是爱沙尼亚民族文学之父,1857-1867年间,完成了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教授弗雷德里希·罗伯特·菲勒曼所构想的爱沙尼亚史诗《卡列维波埃格》,对爱沙尼亚人的民族意识造成了很强的影响。同时也是一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