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石 编辑
牙形石又称牙形刺,旧称牙形虫、牙形类、锥齿、锥齿类。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游泳的、两侧对称的、相对原始的脊椎动物头部的骨骼化石。外部形态可分三大类:单锥型、复合型和台型。主要功能为捕捉、切割、研磨、过滤、吞咽食物颗粒。牙形刺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根据组织学研究可把牙形刺划分为三大类:原牙形、副牙形和真牙形。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
1
相关
劳阶灭绝事件是在志留纪时期之中三个相对较小的大规模灭绝中的最后一个。它对牙形石动物群有很大的影响,但却几乎没有对笔石造成危害。此事件与全球海平面上的生物低潮点相吻合,紧随其后的是志留纪动物群阶段的化学同位素偏移,以及沉积系统的变化。
兰多维列世是志留纪的第一个世,开始于4.44亿年前,结束于4.33亿年前。兰多维列世在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之后。该灭绝事件灭绝了85%的物种,使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兰多维列世时期,珊瑚大量繁殖形成大片的珊瑚礁,并持续到泥盆纪时期。泥盆纪时海水温度上升,珊瑚大片死亡。兰多维列世末期发生艾尔维肯灭绝事件,灭绝了50%的三叶虫和80%的牙形石
兰多维列世是志留纪的第一个世,开始于4.44亿年前,结束于4.33亿年前。兰多维列世在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之后。该灭绝事件灭绝了85%的物种,使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兰多维列世时期,珊瑚大量繁殖形成大片的珊瑚礁,并持续到泥盆纪时期。泥盆纪时海水温度上升,珊瑚大片死亡。兰多维列世末期发生艾尔维肯灭绝事件,灭绝了50%的三叶虫和80%的牙形石
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是约于4.88亿年前,第一次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显生宙,结束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并进入奥陶纪。当时消灭了很多腕足动物门、牙形石及严重减少了三叶虫的物种数目,在地球上约49%的属都在这次事件中消失。
卡尼期洪积事件,是全球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和生物更替的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早期的卡尼期,约2.34亿到2.32亿年前。此时期的特征是来自高等植物的化石分子的碳稳定同位素和总有机碳中有大约4‰的负移 。于牙形磷灰石中发现的氧稳定同位素的约1.5‰负移表明该时期出现了全球性的升温。在卡尼期洪积事件期间,负责生产碳酸钙的生物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意大利南部的深水环境中观察到此时期碳酸盐沉淀发生了停止,原因可能为碳酸盐补偿深度升高。菊石、牙形石、苔藓虫和海百合的灭绝率在此时期增高。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生物的进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恐龙和哺乳形类在这个时期之后开始出现。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发生于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大约是1亿9960万年前。这次灭绝事件的影响程度遍及陆地与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消失,包含著名的牙形石;许多大型伪鳄类、大部分兽孔目、以及许多大型两栖动物也灭亡。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使当时至少50%的物种消失。这次灭绝事件造成许多空缺的生态位,使恐龙能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于盘古大陆分裂前,经历时间短于一万年。这次灭绝事件,也造成三叠纪恐龙、侏罗纪恐龙的明显差异。在德国图宾根发现一个化石地点,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三叠纪-侏罗纪界线。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发生于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大约是1亿9960万年前。这次灭绝事件的影响程度遍及陆地与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消失,包含著名的牙形石;许多大型伪鳄类、大部分兽孔目、以及许多大型两栖动物也灭亡。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使当时至少50%的物种消失。这次灭绝事件造成许多空缺的生态位,使恐龙能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于盘古大陆分裂前,经历时间短于一万年。这次灭绝事件,也造成三叠纪恐龙、侏罗纪恐龙的明显差异。在德国图宾根发现一个化石地点,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三叠纪-侏罗纪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