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衣 编辑
玉衣又称玉匣、玉柙,为中国汉朝皇帝与王公皇妃所用的丧葬殓服,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200年至200年的四百年间。穿在死者的此类型衣饰主要组成为玉片,并视死者阶级分等级以金丝、银丝或铜线串起玉片与之编成。其中以金丝钩成的玉衣又称金缕玉衣、金缕衣。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山北麓,包括三座砖室墓,而且有高大的封土堆。一号墓于1969年被发现,1970年南京博物院从中清理出文物近百件。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件由2600余块玉片组成的银缕玉衣以及鎏金兽形砚。1977年,一座更大的墓在一号墓南侧被发现,编为二号墓。2014年至2020年,二号墓逐步挖掘。二号墓出土银缕玉衣残片和鎏金铜缕玉衣的残片以及王和王后的骨骼。男性仅存一截大腿骨,去世时至少有50岁。女性去世年龄为四五十岁。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楚王刘英或是彭城王刘恭,并证实东汉诸侯王与王后为并穴合葬。二号墓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彩绘漆棺,说明东汉诸侯王以及后使用双层套棺。二号墓在元朝时就被盗墓贼盗掘。1982年3月25日,土山汉墓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底,徐州市中医院扩建楼房时发现三号墓。
黄肠题凑是中国春秋时期至汉朝时的墓葬型制,和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为帝王规格陵墓的组成部分,使用者主要是皇帝及其妻妾、宠臣及诸侯国国王与王后,但经朝廷特赐,一些勋臣贵戚也可使用。例如汉宣帝曾赐霍光黄肠题凑入葬。20世纪以来中国发掘出最大墓葬之一的秦公一号大墓,其椁室的柏木便是采用“黄肠题凑”椁具。
风篷岭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星城镇银星村风蓬岭,于2005年12月被发现,至今依然在发掘中。古墓已经确认为一名长沙王王后的墓葬,虽被盗却依然出土了玉衣残片、金饼、青铜器、玉器、漆器等重要文物。
黄肠题凑是中国春秋时期至汉朝时的墓葬型制,和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为帝王规格陵墓的组成部分,使用者主要是皇帝及其妻妾、宠臣及诸侯国国王与王后,但经朝廷特赐,一些勋臣贵戚也可使用。例如汉宣帝曾赐霍光黄肠题凑入葬。20世纪以来中国发掘出最大墓葬之一的秦公一号大墓,其椁室的柏木便是采用“黄肠题凑”椁具。
丝缕玉衣是南越国文帝赵眜的殓服,为中国目前出土完整的西汉玉衣中唯一的一套丝缕玉衣。该玉衣于1983年在广州解放路发现的南越王墓内出土,现珍藏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黄肠题凑是中国春秋时期至汉朝时的墓葬型制,和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为帝王规格陵墓的组成部分,使用者主要是皇帝及其妻妾、宠臣及诸侯国国王与王后,但经朝廷特赐,一些勋臣贵戚也可使用。例如汉宣帝曾赐霍光黄肠题凑入葬。20世纪以来中国发掘出最大墓葬之一的秦公一号大墓,其椁室的柏木便是采用“黄肠题凑”椁具。
东园秘器,中国古代皇族丧葬用品,由皇室家族、王侯,以及获得皇帝赏赐的大臣家族使用。由皇室少府属下的东园署工匠制作,包含布缦、敛服、棺椁、温明、黄肠题凑、玉衣及饭含等,放置于死者墓室之中,陪伴死者。东园秘器起源自汉朝,下至魏晋南北朝,以至于隋唐时尚有使用。
黄肠题凑是中国春秋时期至汉朝时的墓葬型制,和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为帝王规格陵墓的组成部分,使用者主要是皇帝及其妻妾、宠臣及诸侯国国王与王后,但经朝廷特赐,一些勋臣贵戚也可使用。例如汉宣帝曾赐霍光黄肠题凑入葬。20世纪以来中国发掘出最大墓葬之一的秦公一号大墓,其椁室的柏木便是采用“黄肠题凑”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