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编辑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某项中心事物的周边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就不同。例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1
相关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项运营中的的大型水管理,抽调中国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流域丰盈的水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旨在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该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工程由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组成,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截至2021年初,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400亿立方米。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德语是由希腊语词汇和组成的,意思是“研究居住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学科”,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各个体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土壤、岩石、水、空气、温度、湿度等。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大学,也是德国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拥有约9,000多名雇员以及约25,000名学生。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由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而成。卡尔斯鲁厄大学创建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学,是继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之后的欧洲第四所理工大学。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前身是德国的核物理研究中心,随着德国退出核能的步伐,如今的科研领域主要集中在核子物理、纳米技术、微系统、气候、环境、新能源等方面,属于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隶属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拥有雇员3800人。
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创建于1965年,位于美国华盛顿州东部哥伦比亚河和亚基马河交界的沙漠地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里生产美国原子弹核材料的汉福德基地的基础上建成。PNNL最初的任务是接管曼哈顿计划遗留设施及核废弃物处理及其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整个基础科学研究。PNNL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现拥有4000多名科学家。其优势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环境、计算机、核能、放射化学等,特别是基础分子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地名学是研究地名由来、语词构成、含义、演变、分布规律、读写标准化和功能,以及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之学,它是地理学一个分支学科。地名研究历史悠久,中国东汉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记载四千多处各类地名,还对部分地名命名原由和名称演变作了说明;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记载地名达两万处左右,有语源解释的达2,300多处。
中新天津生态城,也称中新生态城,是中国国务院和新加坡在天津建立的、关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两国合作的第二个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和中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
天际线扫描或地平线扫描是剑桥大学生物学家William Sutherland在2008年提出的对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的一种未来学研究方法。
农学,狭义上专指农艺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广义的农学则涵盖农业相关的各类科学领域。
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因此被认为是人类以及某些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易危物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一个保护现状分类。其指现存一些快成为濒危物种的生物,例如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在中期内可能有比较高的灭绝威胁。目前有5196种动物和6789种植物被列为易危动物,而1998年分别为2815种和3222种。当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大熊猫、大白鲨、北极熊、巽他云豹、眼镜熊、长颈鹿、猎豹、美洲鳄、无尾熊以及菲律宾三趾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