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民府 编辑
理民府是英国接收香港新界租借地后,最早设立的新界管治中心。
1
相关
松园仙馆位于新界的大埔公路14咪之大埔头,现址为屋苑华乐豪庭。仙馆大门设计仿效城楼,对联:“松菊犹存三径茂;园林别致万商临。”它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占地约90,000平方米,初期纯为道教人士居静修地点;华侨商人邓绰然投资港币数十万在1949年1月22日开始以“绿野仙馆 Green Ville Amusement Park”的名称经营酒吧、酒家、旅舍、游乐场、舞厅等设备。尚有大小游泳池兴建中,由南约理民府巴利主持剪彩,小型房屋旅舍,每座两三个房间,分布园林各处,房租平日港币15元;星期六、星期日港币25元。1949年7月27日与粉岭安乐村的房屋一同被香港政府公布被征用作驻港英国陆军军营至1957年。在1958年被业主邓焕佳先生收回,开设“园林酒家”,利用军营作厢房供游客憩息、命名为“劲节堂”的金龙大礼堂、花园音乐咖啡座、仿效北京的颐和园建造“陆上海鲜”,并设有动物园,从海南岛等地购买,展出狮子、豺狼、人猿、熊、孔雀、狗熊、金钱豹、鹰、猴子、狐狸、金凤、大象、老虎,并有动物马戏表演。20世纪60年代更增设各种机动游戏设施:电动太空船、儿童驾驶场、天然夜总会、歌坛中式茶座、电影院、溜冰场、幻术台。
岳士礼,大英帝国勋章,ED,英属香港官员,曾任香港海关总监、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西贡及大埔理民府、旺角及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等职。
新界政务司是香港殖民地时期主管新界事务的最高级官员,负责管理理民府。1949年起至1981年,共有15位新界政务司,最后一位是钟逸杰爵士,后政府设立政务司接替新界政务司。新界政务司的官邸在大埔元洲仔岛。
东涌侯王桥是一条位于香港大屿山东涌的行人桥,用以横渡东涌河,是以陆路往来东涌及沙螺湾的必经桥梁,由于邻近东涌侯王古庙,是故被称为“侯王桥”。桥梁最初为附近的村民自行以竹搭建,惟不胜交通往来的负荷,在居民的要求下,于1971年由驻港英军派出英国皇家工兵部队改建为铁桥,改善了当地的交通,但该桥于1979年因台风荷贝猛烈吹袭而严重受损,于1980年由理民府改建为混凝土桥。
歧乐嘉,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同袍勋章,又作祈乐嘉、岐乐嘉,英国殖民地官员,1952年至1961年在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歧乐嘉在1930年加入香港政府,曾经于民政事务局、理民府工作,亦尝任战时税务专员和首席助理辅政司兼香港立法局秘书等职位,但他于香港日占时期遭日军拘禁。战后,歧乐嘉回到香港政府,出任副财政司以及香港海关处长。
信义新村为一系列由为“基督教世界信义宗香港社会服务处”于1960年代于香港乡郊地区兴建的徙置房屋,用以安置贫困的寮屋居民及艇户。通常模式系由理民府拨地、由信义宗香港社会服务处向海外国家如新西兰及英国筹募建筑费、然后由入住的居民组织“改善生活合作社”负责日后的维修保养。
区岁乐,英国殖民地官员,于英属锡兰及英属香港任职,曾任新界民政署长、徙置事务处长、大埔及元朗理民府等职。
惠柳新,大英帝国勋章,英国殖民地官员,曾任市政总署长、运输署署长、元朗及大埔理民府等职。
民政事务处是民政事务总署在香港行政区划设立的办事处,前身为新界理民府及市区民政署。1982年,香港殖民地时期地方行政计划实行,两套制度二合为一,由政务总署统筹,下分港九政务署和新界政务署,其下在各区设有政务处,其主管是政务专员。香港主权移交以后,政务总署改称民政事务总署,各区政务处改称民政事务处,政务专员改称民政事务专员。
新界咨议制度是在1930年代香港新界实行咨议员与乡长的制度,以推动乡村行政管理的工作。那时新界各区尚未有乡事委员会的组织,由理民府处理乡村事务,在北约区首先试行咨议制度。咨议员之下为各乡的乡长。当时所称的乡长,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