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亲合能 编辑
在一般化学与原子物理学中,电子亲合能的定义是,将使一个电子脱离一个气态的离子或分子所需耗费,或是释出的能量。
1
相关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