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仔 编辑
番仔,是汉族用来用来称呼“外地人”或“外国人”之称谓,后延伸用于形容语言不同或无法沟通之人,考究“番”字本义系旧时汉人对外国的称呼。如:“土番”、“红毛番”。或外国的、外族的。如:“番邦”、“番船”、“番茄”、“番椒”、“番薯”。故“番”并不特指某单一民族。印尼华人新加坡华人菲律宾华人马来西亚华人等皆以番仔称呼非华裔东南亚台湾日治时期闽南裔台湾人台湾人也以番仔称呼身为统治阶级日本人,对于艺妓则称其为番仔鸡;至于日本人妻则称之为番仔酒矸,意思为外国的酒瓶。在台湾,闽南及客家族群曾经广泛地以番仔概括称呼台湾原住民,并以番仔王称呼大肚王国白昼之王。在槟城,番仔被用于称呼马来族,而红毛及吉零仔则被分别用于称呼欧洲人坦米尔人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东番,或称东番夷,意旨“东方海外的番仔”,是中国古代对台湾岛及台湾原住民族的称呼,既作为地名又作为族群称呼之用。“东番”一词首见于1558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实录》中,故此用法应早在福建福州、泉州地区使用。1603年,福建人陈第以此用语撰成《东番记》,后来在《远游篇》、《明史·外国传》、《闽书》、《台湾府志》中亦有记载。相较于一些为音译台湾南岛语言之汉字地名,东番则是纯粹的汉语命名。
东番,或称东番夷,意旨“东方海外的番仔”,是中国古代对台湾岛及台湾原住民族的称呼,既作为地名又作为族群称呼之用。“东番”一词首见于1558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实录》中,故此用法应早在福建福州、泉州地区使用。1603年,福建人陈第以此用语撰成《东番记》,后来在《远游篇》、《明史·外国传》、《闽书》、《台湾府志》中亦有记载。相较于一些为音译台湾南岛语言之汉字地名,东番则是纯粹的汉语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