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打士街 (安大略省) 编辑
登打士街,旧译旦打街,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安大略一条主要街道,东起多伦多,西至伦敦,以中途经过的登打士镇为名。登打士街部分路段过往曾属安大略省5号公路,但此省道资格已于1998年取消;现时登打士街位于荷顿区内的路段则隶属荷顿区5号区道。
2
相关
多伦多市政厅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多伦多市中心皇后街与卑街的交界处,是多伦多市政府的总部所在,亦是多伦多的第四代市政厅。市政厅连同对出的弥敦菲腊广场皆由芬兰建筑师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ljo Revell|en:Viljo Revell设计,于1965年开幕,取代于1899年落成的多伦多旧市政厅。此处原为第一代多伦多华埠所在;为了进行市政厅及广场工程,该处的建筑于1950年代拆卸,而中区华埠亦往西迁移至士巴丹拿道夹登打士街一带。
多伦多华埠泛指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及其周边城镇华人居民和商户林立的地区。华人从1870年代起迁移到多伦多,到了1900年市内约有200名华人和95家华人商户,并出现多伦多首个华埠。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登打士街夹士巴丹拿道的中区华埠在1960至70年代成型,而随着中区华埠的房价上扬,部分华人于1970年代迁至多伦多市东部河谷区,从而形成东区华埠。1980和90年代的香港移民潮为大多伦多地区带来更多华人,东面的士嘉堡和北面的万锦和列治文山亦成为华人的热门聚居地点,并构成现时大多伦多地区拥有多个华人聚居地和商业区的局面,而部分机构亦将这些市中心以外的新兴华人社区称为华埠或唐人街。
圣柏德烈站是一座多伦多地铁央街-大学-士巴丹拿线车站,坐落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多伦多市中心大学路和登打士街的交界处,于1963年2月28日联同大学线一起开幕,以附近的圣博德教堂命名,其他邻近主要建筑包括安大略美术馆和美国驻多伦多领事馆。
登打士西站是一座多伦多地铁布鲁亚-丹佛线车站,坐落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登打士街和布鲁亚西街的交界处以北,于1966年2月26日联同该地铁线的首期路段一起开幕。
登打士站是一座多伦多地铁央街-大学-士巴丹拿线车站,坐落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多伦多市中心央街和登打士街的交界处,邻近央-登打士广场和多伦多伊顿中心购物商场,于1954年3月30日联同央街线一起开幕。此站为侧式月台设计,而乘客则无法在收费区以内来回南行和北行方向的月台。乘客须先出闸,之后往下走一层,经月台之下的地下通道后上一层再入闸才可通往对面的月台;以现金或代币缴付车资的乘客在出闸前应从换乘证发放机领取一张换乘证,以免在对面月台入闸时要再多付车资。
朗士华路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的一条南北小干道。它始于皇后街、皇帝街及女皇道向北延伸至登打士街的路口。在其南部起点,皇帝西街的车流继续向北进入朗士华路,除非车流向东或向西转向皇后西街或女皇道。在其北端,交通继续进入登打士街,这基本上是朗士华路的直线向北延伸。
央-登打士广场,简称登打士广场,是一个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多伦多市中心的公用广场。其位置是央街夹登打士街的东南角;由于登打士街于广场的北面折弯,广场的东北角因而被削去,令其变成一个五边形而非正方形。
圣柏德烈站是一座多伦多地铁央街-大学-士巴丹拿线车站,坐落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多伦多市中心大学路和登打士街的交界处,于1963年2月28日联同大学线一起开幕,以附近的圣博德教堂命名,其他邻近主要建筑包括安大略美术馆和美国驻多伦多领事馆。
登打士站是一座多伦多地铁央街-大学-士巴丹拿线车站,坐落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多伦多市中心央街和登打士街的交界处,邻近央-登打士广场和多伦多伊顿中心购物商场,于1954年3月30日联同央街线一起开幕。此站为侧式月台设计,而乘客则无法在收费区以内来回南行和北行方向的月台。乘客须先出闸,之后往下走一层,经月台之下的地下通道后上一层再入闸才可通往对面的月台;以现金或代币缴付车资的乘客在出闸前应从换乘证发放机领取一张换乘证,以免在对面月台入闸时要再多付车资。
多伦多市政厅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多伦多市中心皇后街与卑街的交界处,是多伦多市政府的总部所在,亦是多伦多的第四代市政厅。市政厅连同对出的弥敦菲腊广场皆由芬兰建筑师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ljo Revell|en:Viljo Revell设计,于1965年开幕,取代于1899年落成的多伦多旧市政厅。此处原为第一代多伦多华埠所在;为了进行市政厅及广场工程,该处的建筑于1950年代拆卸,而中区华埠亦往西迁移至士巴丹拿道夹登打士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