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 编辑
督抚是对总督巡抚的统称,通抚督,清代除了直隶总督四川总督以外,总督多是统辖数省军政的长官,巡抚多主管一省内政,战时也可调动军队,总督与巡抚职权上多有重叠,可以互相监督、牵制。
2
相关
咨议局是清朝末年立宪运动中,于1909年9月于各省成立的省级民意
机构,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咨议局的决议案都必须由督抚衙署下设的会议厅审查,两者权力制衡。
东南互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清朝中国东南地区各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人,即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命令。他们的理由是慈禧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慈禧所下的“乱命”。
部堂,明清时六部正堂官,即尚书、侍郎,雅称为部堂。凡各督抚带尚书或侍郎头衔者,亦自称部堂。曾国藩《讨粤匪檄》:“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
会议厅,学界又称行政会议厅,1907年起大清各省督抚衙署下设的行政合议机构,令省级各名大官及其幕职有了一个正式的政府内部议政场所,取替了过往督抚依赖幕客献策再由督抚独断决策的模式。
绍兴师爷,明代中叶至清代末造,从督抚到县令,皆聘有师爷,清代的师爷多来自绍兴府八县,所以称绍兴师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域性“师爷帮”。
东南互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清朝中国东南地区各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人,即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命令。他们的理由是慈禧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慈禧所下的“乱命”。
东南互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清朝中国东南地区各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人,即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命令。他们的理由是慈禧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慈禧所下的“乱命”。
东南互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清朝中国东南地区各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人,即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命令。他们的理由是慈禧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慈禧所下的“乱命”。
东南互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清朝中国东南地区各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人,即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命令。他们的理由是慈禧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慈禧所下的“乱命”。
会议厅,学界又称行政会议厅,1907年起大清各省督抚衙署下设的行政合议机构,令省级各名大官及其幕职有了一个正式的政府内部议政场所,取替了过往督抚依赖幕客献策再由督抚独断决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