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门律 编辑
绝罚,又译破门律,俗称开除教籍、驱逐出教、逐出教会等,是一种发生在宗教内的惩罚行为,意指该宗教的信徒因触犯某些不被允许的行为而被该宗教断绝关系。现在该词主要被天主教所使用,是天主教所有惩罚中最严厉的一种。据天主教教义,被绝罚之人将与教会隔离,没有教会所予之救赎
1
相关
马丁·路德,大德意志神学家、哲学家,原为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司铎兼神学教授,于十六世纪初发动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终是全欧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兴起。路德强烈质疑圣座关于藉金钱换取上帝赎罪的教导。1517年,路德在维滕贝格诸圣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出讨论教会贪污问题。路德分别于1520年和1521年,拒绝教宗良十世与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关文件的命令,此举最后导致路德被圣座判处破门律,也被神圣罗马帝国定罪。
马丁·路德,大德意志神学家、哲学家,原为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司铎兼神学教授,于十六世纪初发动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终是全欧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兴起。路德强烈质疑圣座关于藉金钱换取上帝赎罪的教导。1517年,路德在维滕贝格诸圣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出讨论教会贪污问题。路德分别于1520年和1521年,拒绝教宗良十世与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关文件的命令,此举最后导致路德被圣座判处破门律,也被神圣罗马帝国定罪。
扬·胡斯,旧译胡司,捷克基督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思想上深受威克里夫的影响,认为一切应该以《圣经》为唯一的依归,否定教宗的权威性,更反对赎罪券,主张饼酒兼领。天主教会视其为异端,将其破门律,继而诱捕,以火刑处死。胡斯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导致了胡斯战争的爆发。
在至高处统治或逐出令,是罗马天主教教宗庇护五世于1570年2月25日发布的教宗诏书,由于伊丽莎白一世继续推行英国宗教改革,教廷宣布对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处以破门律,不承认她的统治合法性。
马丁·路德,大德意志神学家、哲学家,原为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司铎兼神学教授,于十六世纪初发动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终是全欧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兴起。路德强烈质疑圣座关于藉金钱换取上帝赎罪的教导。1517年,路德在维滕贝格诸圣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出讨论教会贪污问题。路德分别于1520年和1521年,拒绝教宗良十世与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关文件的命令,此举最后导致路德被圣座判处破门律,也被神圣罗马帝国定罪。
扬·胡斯,旧译胡司,捷克基督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思想上深受威克里夫的影响,认为一切应该以《圣经》为唯一的依归,否定教宗的权威性,更反对赎罪券,主张饼酒兼领。天主教会视其为异端,将其破门律,继而诱捕,以火刑处死。胡斯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导致了胡斯战争的爆发。
扬·胡斯,旧译胡司,捷克基督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思想上深受威克里夫的影响,认为一切应该以《圣经》为唯一的依归,否定教宗的权威性,更反对赎罪券,主张饼酒兼领。天主教会视其为异端,将其破门律,继而诱捕,以火刑处死。胡斯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导致了胡斯战争的爆发。
扬·胡斯,旧译胡司,捷克基督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思想上深受威克里夫的影响,认为一切应该以《圣经》为唯一的依归,否定教宗的权威性,更反对赎罪券,主张饼酒兼领。天主教会视其为异端,将其破门律,继而诱捕,以火刑处死。胡斯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导致了胡斯战争的爆发。
扬·胡斯,旧译胡司,捷克基督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思想上深受威克里夫的影响,认为一切应该以《圣经》为唯一的依归,否定教宗的权威性,更反对赎罪券,主张饼酒兼领。天主教会视其为异端,将其破门律,继而诱捕,以火刑处死。胡斯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胡斯信徒导致了胡斯战争的爆发。
查理斯·帕须尔·祈理魁为一位加拿大籍牧师,因经个人深入研究圣经后,发觉天主教会教义及行迳与圣经教训不符,经多次与天主教会主教辩论,惊觉主教们仅能以“天主教传统”为由拥护崇敬玛利亚等不合圣经的行为,后与天主教会渐行渐远,并有越来越多的原天主教徒支持他的看见,最后被天主教官方控告裂教而被赶出破门律。此后他成为一名牧师。以抨击天主教、传扬以圣经-主的话为依归而闻名。他最有名的言论是称天主教修会耶稣会企画了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林肯遇刺案,以及天主教企图夺取美国政权的阴谋论。但他在其自传《在天主教的五十年》中所宣称他与林肯的往来过程遭后世一部分历史学者的批评,如约瑟·乔治二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