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编辑
社会主义写实主义是发源于苏联现实主义风格,并逐渐散播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目的是为了推广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常赞美革命社会主义工人阶级。1934年经苏共中央书记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的推动,成为苏联文化官方模式。
2
相关
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政治活动家。
华沙苏联军人公墓 是位于波兰华沙莫科图夫区的一座苏联红军士兵墓地,该墓地建于1949-1950年,里面埋葬著21,000多名在与纳粹德国作战中阵亡的苏联红军士兵。它是波兰境内最大的苏联军人公墓。 墓地内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的建筑。
色姆布·贡其格苏姆拉,蒙古国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出生于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早年曾前往苏联伊尔库茨克学兽医,后来因音乐天赋突出,于1943年被派往莫斯科学习音乐。回国后曾从事乐队指挥等工作,1957年起担任蒙古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贡其格苏姆拉的创作风格深受俄罗斯、苏浪漫主义音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民族乐派的影响,并且富有蒙古民族特色。代表作包括五部交响曲和歌剧《真理》等,他还是蒙古国最早创作芭蕾音乐的作曲家,舞剧作品包括《森吉德玛》《冈呼亚格》等。1991年在乌兰巴托去世。
网中的太阳》是1963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由施特凡·乌赫尔导演,在斯洛伐克电影发展上有重要地位,是开始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的电影之一。当时由于共产党的控制渐渐放松,电影由1950年压抑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变到196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比较社会批判或是实验性的电影。在1990年代末期时,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学者及评论家在条列前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史上的十大重要电影,许多人都将《网中的太阳》列为十大重要电影之一。
社会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下的一个艺术运动,主要通过对艰辛生活奋斗的质朴写照,来描绘社会或种族上的不平等和经济困难,通常对工人阶级带有较为壮丽的描绘。此运动的画风及景象通常传达着一种对社会或政治带有讽刺意味的抗议,在美国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达到顶峰。苏联在1930年代则逐渐形成发展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自成体系,且对社会主义国家曾有着巨大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开始于以司汤达为代表的19世纪法国文学中期和以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为代表的俄国文学,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与理想主义完全相反,现实主义文学试图还原人们所熟知事物的本来面貌。现实主义作家们客观地描写日常生活中平凡普通的活动和经历,反对使用浪漫主义及其它各种与其相似的表现手法。然而,文学批评家伊恩·瓦特则认为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早期。紧随现实主义文学之后的有自然主义、社会现实主义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政治活动家。
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政治活动家。
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政治活动家。
亚历山大·柯涅楚克,苏联乌克兰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苏联外交官,1943年至1945年曾担任苏联第一外交副部长。柯涅楚克5次获得斯大林奖,是苏联戏剧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推动者,知名作品有1942年创作的话剧《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