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名誉勋位以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获得印度政府颁发巴域·维纳奖。阿马蒂亚·森出生在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桑蒂尼盖登,其家庭来自东孟加拉邦。1959年在剑桥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于四年以后回到印度,曾在加尔各答大学、德里大学任教。1971年他再次回到英国,并于牛津大学执教。1988年森应聘于哈佛大学大学担任经济学与哲学教授。1998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普拉桑塔·帕坦尼克,1968年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德里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承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教授。毕业后应邀到哈佛大学任经济学助理教授。曾先后执教于印度德里大学、牛津大学纽菲尔德学院。自1991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担任经济学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福利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决策论、贫困衡量理论和发展经济学,著有《Voting and Collective Choice》。
在福利经济学中,次优理论,又称次佳理论,是用来处理当一项或多项柏拉图效率条件无法达成时,所发生的经济状况。这个理论最早在理查德·利普西与凯尔文·兰开斯特在1956年提出的论文〈次优的一般理论〉中被提出。
大推动模型 是来自发展经济学或福利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主要说明一家厂商是否进行扩厂,决定于对其他厂商行为的预期。这个理论假设会规模经济成立,且是在寡占市场结构。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名誉勋位以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获得印度政府颁发巴域·维纳奖。阿马蒂亚·森出生在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桑蒂尼盖登,其家庭来自东孟加拉邦。1959年在剑桥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于四年以后回到印度,曾在加尔各答大学、德里大学任教。1971年他再次回到英国,并于牛津大学执教。1988年森应聘于哈佛大学大学担任经济学与哲学教授。1998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阿诺德·卡尔·哈柏格,美国经济学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哈伯格三角在福利经济学中广泛使用。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1970年由约翰·R·哈里斯和迈克尔·P·托罗达提出并以他们命名的经济模型,常用于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以解释有关农村-城市间人口迁徙的一些问题。该模型的主要假设是,决定移民与否是基于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的预期收入差异,而不仅仅是工资差异。这意味着,若预期的城市收入超过预期的农村收入,则即使在城市高失业率的背景下,从农村向城市移民在经济上仍是合理的。
经济自由用于经济研究和政策讨论。与自由相同,有着不同的定义,当中没有普遍接受的。一个接近经济自由的定义来自自由意志主义传统强调的自由市场和私有制,同时延伸到个人选择的福利经济学研究,带更大的经济自由来自“大”的对可能的选择之设定。另一个更冷静的观点强调分配公正和每个人的基本自由的背景。
阿瑟·赛斯尔·庇古,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身为剑桥大学经济系的教授以及剑桥学派创始人,庇古培养并影响了许多剑桥出身的经济学家。他们在日后大多成为全世界著名大学的经济系主任和领军人物。庇古的作品涵盖了经济学的众多领域,特别是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着力最深。除此之外,他在商业周期、失业、公共财政、指数经济学以及对国民产出的度量方面都有着颇深的建树。 他还影响着许多与他意见相左的著名经济学家。他们也常常以他的观点作为他们著名的批判性著作的基本出发点。庇古还曾兼任许多政府于公共职务,包括英格兰银行二战后的主要咨询机构Cunliffe Committee以及英国皇家所得税委员会。
铃村兴太郎,日本经济学家,一桥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社会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