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部 编辑
科尔沁部是蒙古族旧部名,为与阿噜科尔沁部区别,又称嫩科尔沁部,是最早与后金努尔哈赤结盟的蒙古部落。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科尔沁大妃、科尔沁大嬷嬷,姓不详,名衮布,称衮布福晋。后金时期科尔沁部莽古思贝勒之妻,孝端文皇后和敬孝义皇后之生母。女婿皇太极册封她为扎萨克布颜图福晋,即和硕福妃。
敬孝义皇后,孛儿只斤氏,本名或是“巴特玛”,蒙古科尔沁部索诺木郡王之女,皇太极皇后孝端文皇后的同母妹妹,是睿忠亲王多尔衮嫡福晋,谥号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孝庄文皇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敏惠恭和元妃的妹妹,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为蒙古科尔沁部多罗贝勒寨桑和科尔沁次妃之女,世称孝庄文太后。
孝庄文皇后为清初一位著名皇太后丶太皇太后、女政治家丶满洲八旗领袖、是清朝入关后的政权奠基人之一,其先后拥立和辅佐两任皇帝。孝庄文皇后初为皇太极之庄妃,在皇太极驽崩后与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联手拥立福临为帝,是为顺治帝,庄妃被顺治帝尊为皇太后,开始参与政治,而多尔袬则成为摄政王。二人合力在翌年推翻明朝,使清廷顺利入关,因此成为八旗的主要领袖和满人象征,政治实力大幅提升。入关后协助多尔衮稳定汉族情绪,并全力支持多尔衰的政策,同时着手培育儿子顺治与多尔衮周旋。多尔衮逝世后,又协助顺治帝亲政和巩固权力,但因皇后废立和推行改革之事使母子关系恶化。
科尔沁多罗郡王为清朝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部的世袭多罗郡王。清顺治六年寨桑三子索纳穆之子奇塔特被封为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同治十一年济克默特朗布晋封和硕亲王衔。
招苏台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河左岸支流,明代称大创忽儿河,清代名招斯太河,流域清初属于蒙古族科尔沁部分藩地域。据《梨树县地名普查》记载:蒙古王太子昭苏故于此地,故祭名昭苏太子河,后逐渐演变成今名。招苏台河发源于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东南大黑山赫里峰南,蜿蜒向西北流至县城梨树镇中安堡村转向西流,于四棵树乡三棵树村转西南流,过喇嘛甸镇张家桥后进入辽宁省昌图县境内,自北向南纵贯昌图县西部地区,于通江口镇汇入辽河。河长212.5千米,流域面积301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552亿立方米。招苏台河两岸地势平坦,两岸多为耕地,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上游的上三台水库主要向四平市城区供水。
科尔沁又称喀尔沁、克尔沁,源自蒙古语,意即“弓箭手”,蒙古高原草原-内蒙古草原-东北草原的一部分。早期的蒙古族科尔沁部,其活动地区今称科尔沁草原,科尔沁草原涵盖今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毗连的大片区域。
乌克善或译吴克善、武克善,孛儿只斤氏,科尔沁部多罗贝勒寨桑之子、莽古思之孙。清皇太极的正宫孝端文皇后的侄子。敏惠恭和元妃、孝庄文皇后的哥哥。顺治帝的舅舅兼岳父。成吉思汗弟哈撒尔19世孙。
孝端文皇后,姓孛儿只斤氏,名哲哲。清太宗皇太极的国君福晋。科尔沁部多罗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之女。她是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的姑姑,并且为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的十八世孙女。
兴尼雅,又作兴尼牙,乌拉那拉氏,明朝呕罕河卫都督固森桑古鲁曾孙、乌拉国萨尔达城主、号贝勒,为乌拉国主同族,曾尝试夺取国主之位,事败后投靠叶赫、后又逃往科尔沁部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对英法宣战后,华北地区清军主力,包括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京津地区八旗绿营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进行的决战,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胜保战斗中重伤。随后咸丰帝及宫廷人等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