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人 编辑
立陶宛人是波罗的人的一支。立陶宛人是立陶宛的主体民族,居住在立陶宛的立陶宛人略微超过300万。立陶宛人总数估计在400万到500万左右。除了立陶宛之外,在立陶宛的邻国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也有分布。并散居于世界各地。大部分立陶宛人信奉罗马天主教。有人认为他们是北欧人种最早期类型。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瑟罗尼亚人是波罗的人的其中一族,现今已不存在。直至15世纪以前,瑟罗尼亚人仍居于拉脱维亚东南部及立陶宛东北部的塞罗尼亚。之后,他们被邻近的拉特加莱人及立陶宛人所同化。
拉齐维乌家族是一个出身于立陶宛人的国际性家族。其也是先在立陶宛大公国,随后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和普鲁士家族享有很大特权的贵族。该家族在立陶宛历史、白俄罗斯历史、波兰历史、德国历史等国的,乃至整个欧洲历史及文化当中,名人如云。拉齐维乌家族从神圣罗马帝国得到“亲王”头衔。该家族自16世纪起到1939年为止建造的一系列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而白俄罗斯、芬兰、立陶宛、波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在2008年联合提出将拉齐维乌家族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项目,而该家族档案在2009年被正式列入名录中。
波兰王国,又称波兰摄政王国,是在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同盟国占领波兰会议王国时,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此国境内奥匈帝国、立陶宛人、乌克兰人、波兰人之间不断的利益冲突使得此国从未真正建立过主权统治。北部及西面边境地区为德国所管辖,称华沙总督府,以华沙为首府;南部由奥匈帝国管辖,称卢布林总督府,以卢布林为首府。但正式首都仍是华沙。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签署过程的谈判中,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皆不承认此国的政府和外交主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康边停战协定签署时,此国正式成为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一部分。
特拉凯是立陶宛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首都维尔纽斯以西28公里,由维尔纽斯县负责管辖,海拔高度155米,面积11.52平方公里,是热门的旅游地点,2010年人口5,266。特拉凯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该镇有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去建造和保存。历史上,这里居住了卡拉伊姆人、利普卡鞑靼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犹太人和波兰人的社区。
立陶宛大公国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至1569年间的欧洲君主制国家,随后该国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组成部分,直到1793年《五三宪法》被颁布,其独立地位被废除,以使联邦统一。该国由立陶宛人所建立,而立陶宛人是起源于奥克什泰蒂亚的波罗的语族部落之一,信奉立陶宛神话。大公国后来向基辅罗斯故土与其他斯拉夫土地扩张,其国土涵盖现今的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以及爱沙尼亚、摩尔多瓦、波兰和俄罗斯的西部地区。15世纪,该国领土达到顶端,是当时欧洲的最大国家。它是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在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上体现出很大的多样性。
纳粹德国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发生于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期间至1944年。一开始,许多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以及立陶宛人将德国人视为驱逐苏联统治的解放者。他们希望德国人可以协助他们恢复独立,然而纳粹德国在当地建立了总督辖区。德国人在占领期间发动歧视、强制迁徙以及屠杀,这促使当地居民展开抵抗运动。
拉脱维亚人是北欧波罗的人的一支,拉脱维亚的主体民族,属北欧人种。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是目前波罗的人和波罗的语族仅存的两支。目前,拉脱维亚人总人口大约在154万左右,其中有132万居住在拉脱维亚本国。拉脱维亚人以拉脱维亚语为母语。大部分拉脱维亚人信奉基督新教路德宗,也有少数人信奉天主教及东正教。由于曾长期被俄罗斯人统治,许多拉脱维亚人以俄语为第二母语。在海外的拉脱维亚人多居住在英国、美国和俄罗斯。
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公国是中世纪罗斯人建立的一个国家,首都位于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该国大概成立于1139年。 该公国后来被布良斯克公国占领,之后又被立陶宛人占领。
立窝尼亚人,是立窝尼亚原住民,居住在今天拉脱维亚西北部和爱沙尼亚西南部 。不像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和欧洲的大多数民族,立窝尼亚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而属于与爱沙尼亚语和芬兰语有关联的乌拉尔语系的芬兰语支。
波罗的人,传说又称黑罗斯人,指的是居住在北欧波罗的海东南海岸,以波罗的语族语言作为母语的民族,属于印欧人种。波罗的人原本是定居在维斯瓦河下游、道加瓦河上游和波罗的海东南岸之间的一群印欧民族的后裔。当地湖泊沼泽较多,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与周边地区环境较为隔绝,波罗的语族也因此保留了很多古代语的特征。现在的波罗的人包括了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