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拉陨击坑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的一座撞击坑,其中心坐标位于南纬24.95度、东经112.88度处,直径51.09公里,该特征名取自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金科镇,199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
罗伯特·夏普陨击坑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东北部的一座撞击坑,中心坐标位于南纬4.17度、东经133.42度处,直径152.08公里。它距2012年8月6日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车着陆的盖尔撞击坑260公里)(1911年—2004年)
第勒纳高地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中,位于赤道以南,紧邻希腊盆地东北的大片区域,其中心坐标为14.8°S 90°E / -14.8; 90,最宽处横跨2300公里,它的名称取自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征。第勒纳高地呈现出典型的火星南部地貌,表面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及其他崎岖凹凸的地形,坐落着火星上最古老的火山之一,大型的第勒纳山以及该地区最大的撞击坑赫歇尔撞击坑,其他主要特征还有利库斯谷和奥索尼亚山脉。如下图所示,在第勒纳高地中也可看到一些河道和沙丘。
第勒纳山曾称作“Tyrrhena Mons”或第勒纳火山口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位于南纬21.36度、西经253.47度的一座大型火山,而“第勒纳火山口”这一名字现仅指中央洼地,一个火山口或破火山口,其名称取自火星上一处古典反照率特征。在第勒纳山峰顶发现了大量因地表层塌陷而形成的深坑链,呈现出的队列坑链和同心缝样式,则可能是表面延展所引起。火山作用使地壳分离形成空腔,造成表层材料陷落,在地表留下了一系列的孔洞。第勒纳山是火星上最古老的火山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它的山体侧坡上分布着许多放射状的火星冲沟。在它形成时,岩浆可能穿过了冻土层,然后以易于侵蚀的火山灰而非熔岩流的形式喷发。
穆勒陨击坑是火星南半球第勒尼安海区的一座撞击坑,其中心坐标位于辛梅利亚高地南纬25.74度、东经127.89度处,直径120.5公里。该特征取名自美国遗传学兼反核武活动家赫尔曼·约瑟夫·马勒和德国天文学家卡尔·赫·穆勒,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
奥索尼亚山脉是位于火星第勒尼安海区南纬25.42°,东经99.04°处的一座山脉,绵延约158公里,名称取自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征名。。
奥基陨击坑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的一座撞击坑,其中心坐标位于南纬15.76度、西经263.13度。它的直径约为40公里, 201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以所罗门群岛马莱塔省奥基市命名了它。
利库斯谷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一条古老的河谷,它位于2.9°S 233.9°W / -2.9; -233.9处,全长约219.1公里, 以德国和奥地利现在的莱希河古名命名。
克诺贝尔陨击坑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的一座撞击坑,其中心坐标位于南纬6.7度、西经226.8度处,直径123公里,该特征名取自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克诺贝尔,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批准接受。
布莱奥特陨击坑是火星第勒尼安海区的一座撞击坑,它的中心坐标位于南纬10.2度、西经270.4度,直径约96.6公里,其名称取自法国天文学家保罗·布里奥特,1973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
正式批准接受。在图像中看到的黑暗区域是沙丘,这些弯曲的沙丘被称为新月形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