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 编辑
粤北,又称广东山区、粤北山区、北部生态区,是广东省内的区域经济概念,是广东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划分的四大经济区域之一,行政上包括位于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带的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云浮市五个地级市及其所代管的市县。粤北地区地理位置处于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交界处,2010年,该区域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2.9%;常住人口1610万人,占全省的15.4%。广东省内对于粤北地区的定位为绿色生态屏障、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新兴生态型产业集聚区、区域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花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区政府驻花城街道。是广州市北上至粤北、湖南以至内地北方地区的最主要通道。
清远市,简称清,别称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市境东邻韶关市,东南接广州市,南界佛山市,西连肇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北临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地处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麓,珠江三角洲以北。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地平原区,市境东北边缘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省最高峰。北江纵贯市境东南部并流经城区,连江发源于北部并于英德市注入北江。全市总面积19,036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2020年末常住人口396.9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清城区。清远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区和粤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汇集区,亦是广东省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的序列。
汕梅高速公路是广东省东北部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45.25公里,起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和汕汾高速公路相接,止于梅州市梅县区扶大镇,和梅州环城高速公路相接,全线贯通汕头、潮州、揭阳、梅州4市。设全封闭全立交,因应不同路段,设双向4或6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80公里和100公里。是广东省“中国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项目,也是粤北山区的出海通道。 其中外砂至畲江段被纳入汕昆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78。
清远市,简称清,别称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市境东邻韶关市,东南接广州市,南界佛山市,西连肇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北临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地处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麓,珠江三角洲以北。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地平原区,市境东北边缘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省最高峰。北江纵贯市境东南部并流经城区,连江发源于北部并于英德市注入北江。全市总面积19,036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2020年末常住人口396.9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清城区。清远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区和粤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汇集区,亦是广东省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花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区政府驻花城街道。是广州市北上至粤北、湖南以至内地北方地区的最主要通道。
花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州市北部。区政府驻花城街道。是广州市北上至粤北、湖南以至内地北方地区的最主要通道。
许志锐粤北曲江区白土下乡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廿六师师长。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的序列。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