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尔注》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天师道对老子《道德经》所作的一部注释,有关其作者与年代未有定论,有成书于张陵、张鲁、六朝初年、南北朝初年等多种说法。经文删去虚字,合5000字,号称“五千文”。注释往往自行发挥,文字浅陋,违背经文本意,甚至偶有改易经文之处。在张鲁统治汉中时,《老子想尔注》用以教化道民信众,地位崇高,六朝时仍受推崇为经典,普遍为天师道士所诵习,大约于唐末动乱时佚失,今仅存一北朝人所写的残本在世,发现于敦煌石窟中。《想尔注》神道设教,把“道”拟人化,激发信众向善,以心的意志行善胜恶,发挥《道德经》“至诚”与清静的道德意识,强调精、气、神三者结合的养生说,敦促信众要奉行“道诫”,以延年增寿,去恶从善;人要无思无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并批评下古帝王不信大道,导致疾疫盛行,人民离乱。《想尔注》亦抨击其他道教教派,禁止祭祀,反对当时道士冥想存思五脏神的“守一”法,亦批判还精补脑、采阴补阳的房中术。《想尔注》今有饶宗颐的校刊本及柏夷的英译本行世。
昆达里尼,又译为军荼利、灵量、拙火,梵文原义是卷曲的意思,印度瑜伽认为,其为有形的生命力,是性力的来源,蜷曲在人类的脊椎骨尾端的位置。传统印度常以女神,或是沉睡的蛇来作为象征。类似于中医与道家所说的精或先天的炁,印度瑜伽修行者认为,通过修练瑜伽,将可以唤醒沈睡在身体中的昆达里尼,使它通过中脉,最终到达“梵我合一”的境界。
昆达里尼,又译为军荼利、灵量、拙火,梵文原义是卷曲的意思,印度瑜伽认为,其为有形的生命力,是性力的来源,蜷曲在人类的脊椎骨尾端的位置。传统印度常以女神,或是沉睡的蛇来作为象征。类似于中医与道家所说的精或先天的炁,印度瑜伽修行者认为,通过修练瑜伽,将可以唤醒沈睡在身体中的昆达里尼,使它通过中脉,最终到达“梵我合一”的境界。
昆达里尼,又译为军荼利、灵量、拙火,梵文原义是卷曲的意思,印度瑜伽认为,其为有形的生命力,是性力的来源,蜷曲在人类的脊椎骨尾端的位置。传统印度常以女神,或是沉睡的蛇来作为象征。类似于中医与道家所说的精或先天的炁,印度瑜伽修行者认为,通过修练瑜伽,将可以唤醒沈睡在身体中的昆达里尼,使它通过中脉,最终到达“梵我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