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 编辑
,在欧美称之为传统中文,作为现代汉字中最基本的字元之一而保留至今,与另一体系简体中文相对。
2
相关
新字形,源于中国大陆汉字改革时所选用之字形,最初标准依据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以楷体和俗体字为准,对宋体进行修订,不单适用于简化字,还适用于繁体字,中国大陆的中易宋体即采用此标准,与台湾的标楷体及新细明体、香港的旧细明体,还有大陆的中易楷体都有些许差异。
BBC News 中文,原称及通称BBC中文网,是一个由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运作的多媒体平台,包括繁体字简化字双语的网站及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账户。BBC News中文网站提供包括刊载在BBC英文新闻网的精华内容,以及由BBC中文团队独立撰写与采拍的新闻内容。
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是韩国韩国教育中规定的标准汉字,皆为与繁体字大致相同的韩文汉字。于1972年8月16日首次发表,2000年12月30日重定修订并发表,数量约1800字,在中高等院校进行普及。其目的是重新确立在国语纯化运动中丧失的汉字,以促进整个汉字文化圈的交流与繁荣。
旧字体是指日本于1946年公布《当用汉字表》以前所惯用的汉字,与《康熙字典》中的字体几乎完全相同,故也称作康熙字体;与现今使用的繁体字也大同小异,当中有些字的笔画甚至比现今使用的繁体字还多,如旧字体画数多于繁体常用的。而《当用汉字表》颁布以后所包含的简化的汉字,称为新字体。
繁简转换,指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互相转换,实际使用时通常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所使用的标准中文之中不同字、词的相互转换。由于中国大陆对汉字简化并非全部采用“一对一”方式,有部分用字采用“一对多”方式,因此准确的汉字转换相当困难。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士正利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新字形,源于中国大陆汉字改革时所选用之字形,最初标准依据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以楷体和俗体字为准,对宋体进行修订,不单适用于简化字,还适用于繁体字,中国大陆的中易宋体即采用此标准,与台湾的标楷体及新细明体、香港的旧细明体,还有大陆的中易楷体都有些许差异。
旧字体是指日本于1946年公布《当用汉字表》以前所惯用的汉字,与《康熙字典》中的字体几乎完全相同,故也称作康熙字体;与现今使用的繁体字也大同小异,当中有些字的笔画甚至比现今使用的繁体字还多,如旧字体画数多于繁体常用的。而《当用汉字表》颁布以后所包含的简化的汉字,称为新字体。
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是韩国韩国教育中规定的标准汉字,皆为与繁体字大致相同的韩文汉字。于1972年8月16日首次发表,2000年12月30日重定修订并发表,数量约1800字,在中高等院校进行普及。其目的是重新确立在国语纯化运动中丧失的汉字,以促进整个汉字文化圈的交流与繁荣。
1934年1月,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第29次常委会通过了钱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呈请教育部施行。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后,委托钱玄同主持编选《简体字谱》。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简体字324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废止同一个汉字的“繁体字”、淘汰“异体字”、合并汉字有所不同,《第一批简体字表》明确说明:
旧字体是指日本于1946年公布《当用汉字表》以前所惯用的汉字,与《康熙字典》中的字体几乎完全相同,故也称作康熙字体;与现今使用的繁体字也大同小异,当中有些字的笔画甚至比现今使用的繁体字还多,如旧字体画数多于繁体常用的。而《当用汉字表》颁布以后所包含的简化的汉字,称为新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