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 编辑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1
相关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省遵义市,于是顺道于当地举行会议,地点在遵义城琵琶桥东侧87号。会议改变了原来的三人团领导,增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新领导集体,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控制的地方割据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其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军队到达陕甘苏区后,于1935年12月,中共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使用“长征”一词,是为该党的党史上的首次。而国民革命军则称为追剿、剿匪。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在其党史中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中共红一方面军在其368天的战略转移与逃亡期间,每一两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且共有15天大决战。白天行军235天,夜间行军18天,休息共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红一方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进攻占领了62座县城,红军阵亡的营以上干部有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武装击溃了中国国民政府正规军数百个团。此次战略转移,这些军队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寒的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和无人区,共经过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5座连续的雪山。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在部分场合非正式的称之为流窜或西窜,然由于两岸史观和论述侧重不同,并未见到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对这一事件有唯一、持续的专有称呼。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控制的地方割据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其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军队到达陕甘苏区后,于1935年12月,中共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使用“长征”一词,是为该党的党史上的首次。而国民革命军则称为追剿、剿匪。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在其党史中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中共红一方面军在其368天的战略转移与逃亡期间,每一两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且共有15天大决战。白天行军235天,夜间行军18天,休息共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红一方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进攻占领了62座县城,红军阵亡的营以上干部有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武装击溃了中国国民政府正规军数百个团。此次战略转移,这些军队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寒的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和无人区,共经过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5座连续的雪山。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在部分场合非正式的称之为流窜或西窜,然由于两岸史观和论述侧重不同,并未见到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对这一事件有唯一、持续的专有称呼。
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通称少共国际师,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下辖的一支特殊部队,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宁都,全军均由少年组成,平均年龄18岁。1934年春,少共国际师改编为红十五师。遵义会议后,红十五师取消番号,并入红一军团。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控制的地方割据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其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军队到达陕甘苏区后,于1935年12月,中共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使用“长征”一词,是为该党的党史上的首次。而国民革命军则称为追剿、剿匪。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在其党史中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中共红一方面军在其368天的战略转移与逃亡期间,每一两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且共有15天大决战。白天行军235天,夜间行军18天,休息共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红一方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进攻占领了62座县城,红军阵亡的营以上干部有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武装击溃了中国国民政府正规军数百个团。此次战略转移,这些军队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寒的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和无人区,共经过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5座连续的雪山。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在部分场合非正式的称之为流窜或西窜,然由于两岸史观和论述侧重不同,并未见到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对这一事件有唯一、持续的专有称呼。
第115师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方面军改编成,下辖第343旅、第344旅、独立团、随营学校,初期师长为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参谋处长王秉璋。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国民革命军友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
六安霍山战斗发生于1930年12月8日-21日,地点则是在中国皖西。是第一次国共内战前期主要战斗之一。该战斗交战一方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另一方则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之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
第115师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方面军改编成,下辖第343旅、第344旅、独立团、随营学校,初期师长为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参谋处长王秉璋。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国民革命军友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
第115师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方面军改编成,下辖第343旅、第344旅、独立团、随营学校,初期师长为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参谋处长王秉璋。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国民革命军友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