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南宋) 编辑
绍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共计32年。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宋孝宗即位沿用。
3
相关
普庵印肃,讳印肃,号普庵,又称普庵禅师、普庵祖师、普庵佛祖等,民间也写作“普唵”,禅宗临济宗高僧,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袁州宜春人,俗姓余姓。宋高宗绍兴四年出家。一日读《华严经》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顿时悟道。乾道二年于袁州南泉山建造慈化寺,故又称南泉寺。乾道五年圆寂。由于在世时灵验事迹不断,圆寂后逐渐受到人民信仰,成为一位专门消灾解厄的佛教俗神,许多道士亦信奉之。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获封为“康王”。金朝灭北宋后,俘虏北宋皇族百余人,包括徽宗与钦宗两任皇帝。身为宋室仅存的希望,赵构于是南下逃亡,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是为宋高宗。高宗建立的南宋王朝成功为大宋延命151年之久,但因此时北方是金朝领土,故南宋的疆域又比北宋更小,且无法实现大一统。宋高宗在位初期因为眼见金朝强势,为了保持江山,高宗于是重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恐惧将领权力过大,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求和政策,终于绍兴十一年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重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对金称臣。从此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之格局。之后,南宋第五任皇帝宋理宗与蒙古帝国联手灭金,最终于1279年被元朝灭国。
唐城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改下溠县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属汉东郡。大业末废。唐开元二十六年复置。五代梁乾化三年改汉东县,后唐同光复改唐城县。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又改汉东县,后汉乾祐仍改唐城县。南宋绍兴降为镇。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获封为“康王”。金朝灭北宋后,俘虏北宋皇族百余人,包括徽宗与钦宗两任皇帝。身为宋室仅存的希望,赵构于是南下逃亡,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是为宋高宗。高宗建立的南宋王朝成功为大宋延命151年之久,但因此时北方是金朝领土,故南宋的疆域又比北宋更小,且无法实现大一统。宋高宗在位初期因为眼见金朝强势,为了保持江山,高宗于是重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恐惧将领权力过大,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求和政策,终于绍兴十一年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重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对金称臣。从此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之格局。之后,南宋第五任皇帝宋理宗与蒙古帝国联手灭金,最终于1279年被元朝灭国。
采石之战,又称采石矶之役,指中国古代宋金战争中的战役,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朝军队希望由采石矶渡过长江伐宋,但最终没有成功,而以南宋的胜利而告终,维持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普庵印肃,讳印肃,号普庵,又称普庵禅师、普庵祖师、普庵佛祖等,民间也写作“普唵”,禅宗临济宗高僧,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袁州宜春人,俗姓余姓。宋高宗绍兴四年出家。一日读《华严经》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顿时悟道。乾道二年于袁州南泉山建造慈化寺,故又称南泉寺。乾道五年圆寂。由于在世时灵验事迹不断,圆寂后逐渐受到人民信仰,成为一位专门消灾解厄的佛教俗神,许多道士亦信奉之。
普庵印肃,讳印肃,号普庵,又称普庵禅师、普庵祖师、普庵佛祖等,民间也写作“普唵”,禅宗临济宗高僧,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袁州宜春人,俗姓余姓。宋高宗绍兴四年出家。一日读《华严经》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顿时悟道。乾道二年于袁州南泉山建造慈化寺,故又称南泉寺。乾道五年圆寂。由于在世时灵验事迹不断,圆寂后逐渐受到人民信仰,成为一位专门消灾解厄的佛教俗神,许多道士亦信奉之。
南宋绍兴元年,以宋高宗潜邸升康州置,绍兴十四年,置永庆军节度。属广南东路,治所在瑞溪县。下辖端溪县、泷水县,辖境有今广东省德庆、罗定、郁南、云浮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七年改为德庆路。明洪武元年复为府。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德庆州,府治端溪县省入,属肇庆府。
建炎元年升扬子县置,治所在今江苏省仪征市。四年复为县;绍兴十一年复升为军,十二年又降为县。
南宋真假帝姬案,又称柔福公主案,是发生于绍兴十二年,是关于被金人所掠之柔福公主的一桩宫廷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