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 编辑
编钟是中国的传统打击乐器,始于青铜器时代。编钟由青铜铸成,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磬。
2
相关
羊角纽钟是古代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打击乐器。羊角纽钟主要流行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在越南北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的红河、西江、湘江流域均有出土,当时这里是百濮和百越的靡莫、滇、句町、夜郎、西瓯、骆越等族群聚居的地方。羊角钮钟和铜鼓一起,最早是由云南楚雄市万家坝古墓群一带的濮人铸造和使用,然后经滇池地区,传到百越地区,为岭南的越人所接受。同一组的羊角钮钟通常形体大小有差别,应该是挂在钟架上,成编演奏,可以认为是编钟的一种,通常和它一起演奏的乐器有铜鼓和半环钮钟等。
老粮仓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宁乡市下辖镇。老粮仓位于宁乡县中西部。地缘上,老粮仓镇西北部与黄材镇接壤,东北部与横市镇毗邻,东接双凫铺镇,东南与灰汤镇交界,西南部与流沙河镇相连。辖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老粮仓为中国青铜时代发现地之一,师古寨曾出土有象纹铜铙、虎纹大铙、编钟等青铜礼乐器。
排箫是中国古代一种吹奏乐器,与编钟、编磬均是上古时期中国重要的乐器。从春秋到秦汉的排箫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汉代音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这乐器随后失传,直到近代被重新制造。韩国的箫正是从排箫演变过来,并用于祭祠仪式上。在历史上,它的名字分别有底箫、雅箫、颂箫、舜箫、参差、凤翼、短箫、云箫、秦箫,其形象或有差异,但用法大致相同。
曾侯乙编磬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该编磬高109厘米、宽215厘米,是古代一种敲击乐器。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
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及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的乐器,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有七声音阶及绝对音名的概念,表明周代的文化与科技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侯古堆一号墓是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境内的一座春秋时期末年至战国初年的大型古墓葬,于1978年至1979年期间发掘。墓主人为30岁左右女性,具体身份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其是贵族“句敔夫人季子”。墓内另有17人陪葬,同时出土了大量各式青铜器、陶器、玉器、木器和漆器,共150余件,较有代表性的有编钟和镈各一套、鼎九件、盉一件、簠两件、豆一件、肩舆三顶等。

侯古堆一号墓是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境内的一座春秋时期末年至战国初年的大型古墓葬,于1978年至1979年期间发掘。墓主人为30岁左右女性,具体身份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其是贵族“句敔夫人季子”。墓内另有17人陪葬,同时出土了大量各式青铜器、陶器、玉器、木器和漆器,共150余件,较有代表性的有编钟和镈各一套、鼎九件、盉一件、簠两件、豆一件、肩舆三顶等。
钟是一种东亚传统打击乐器,形状呈倒碗形,上窄下宽,起源于中国商朝。多为金属制。若由多个大小、音色不同的钟编成一组,称为“编钟”。

侯古堆一号墓是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境内的一座春秋时期末年至战国初年的大型古墓葬,于1978年至1979年期间发掘。墓主人为30岁左右女性,具体身份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其是贵族“句敔夫人季子”。墓内另有17人陪葬,同时出土了大量各式青铜器、陶器、玉器、木器和漆器,共150余件,较有代表性的有编钟和镈各一套、鼎九件、盉一件、簠两件、豆一件、肩舆三顶等。
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及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的乐器,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有七声音阶及绝对音名的概念,表明周代的文化与科技已达到很高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