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奖 编辑
罗马大奖,是一种著名的法国国家艺术奖学金,旨在提高法国的艺术水平。
1
相关
皮埃尔·马克斯·杜布瓦,法国作曲家,出生于Graulnet。他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受到法国六人团成员之一达律斯·米约的指导,并将六人组的新音乐主张带入二十世纪中期,虽然知名度不高却被受尊敬。曾于获1955年的罗马大奖及1964年的巴黎音乐大奖。其作品仍保留传统调性与旋律,运用有趣的和声与织度造就明亮的听觉效果。为木管乐器创作为数不少的作品,尤其是萨克斯管,其中包括许多独奏与室内乐作品。作品主要有《F大调萨克斯管四重奏》以及为萨克斯风创作的《性格小品组曲》等。他于1995年逝世于法国罗康库。
埃拉西斯特拉图斯发现安条克的病因》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一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774年。这幅作品是一幅历史画,描绘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一段插曲,说到希腊御用医生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诊断塞琉古一世的儿子安条克一世的疾病,是因爱上他的继母叙利亚的斯特拉托妮可而患上的相思病。这幅画作赢得了1774年度由法国王家绘画和雕塑学院颁发的罗马大奖
弗朗索瓦-克莱门特·提奥多·杜布瓦,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生于马恩省的一个小镇,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861年获罗马大奖,后在圣克罗蒂德圣殿任合唱指挥并在巴黎音乐学院任教。1896-1905年担任校长,后因取消拉威尔参加罗马大奖评比资格引起争议而辞职。杜布瓦的一些宗教音乐和歌剧在当时曾经一度流行,现在已不再演奏,主要作为音乐教育家而出名。
玛利-阿尔丰斯-尼古拉-约瑟夫·戎冈,比利时作曲家,管风琴家。早年在列日音乐学院学习,1897年获罗马大奖,回国后先后在列日和布鲁塞尔任教。其作品基本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也受到德彪西的一定影响,以色彩丰富著称。他的《交响协奏曲》为多数管风琴家所喜爱。
弗洛朗·施米特,法国作曲家。早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00年获得罗马大奖而成名。后来曾担任音乐评论家,对新音乐持反对态度。他寿命很长,作品也多,生前曾十分著名,但现在作品已不再流行。
古斯塔夫·夏庞蒂埃,法国作曲家。生于一个工人家庭,早年曾在纺织厂做过工,后来得到资助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887年获罗马大奖,1900年写出成名作《路易丝》,该作盛演不衰。
路易·约瑟夫·费迪南·埃罗尔德,法国作曲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180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12年获罗马大奖。之后他和布瓦尔迪厄以及奥柏都合作过,但直到1826年,他的歌剧《玛丽亚》才获得成功。1831年他创作出最出色的一部歌剧《赞帕》,但两年后就因为肺结核不幸去世。埃罗尔德的歌剧旋律优美,戏剧性强,但写作手法还不够成熟。目前仍在演奏的只有《赞帕》的序曲。
雅克·弗朗索瓦·安东·伊贝尔,法国作曲家。早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一战期间在海军服役,1919年获罗马大奖,到罗马进修,故未加入六人团。1937年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1956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伊贝尔的音乐创作受德布西和拉威尔影响,同时具有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其作品结构简洁生动,色彩丰富,常有阿拉伯特色,特别擅长使用管乐器。
皮埃尔·马克斯·杜布瓦,法国作曲家,出生于Graulnet。他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受到法国六人团成员之一达律斯·米约的指导,并将六人组的新音乐主张带入二十世纪中期,虽然知名度不高却被受尊敬。曾于获1955年的罗马大奖及1964年的巴黎音乐大奖。其作品仍保留传统调性与旋律,运用有趣的和声与织度造就明亮的听觉效果。为木管乐器创作为数不少的作品,尤其是萨克斯管,其中包括许多独奏与室内乐作品。作品主要有《F大调萨克斯管四重奏》以及为萨克斯风创作的《性格小品组曲》等。他于1995年逝世于法国罗康库。
雅克·弗朗索瓦·安东·伊贝尔,法国作曲家。早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一战期间在海军服役,1919年获罗马大奖,到罗马进修,故未加入六人团。1937年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1956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伊贝尔的音乐创作受德布西和拉威尔影响,同时具有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其作品结构简洁生动,色彩丰富,常有阿拉伯特色,特别擅长使用管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