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 编辑
脉冲星是高度磁化的旋转致密星,其天体的极发出电磁辐射束。 仅当发射光束指向地球时才可以观察到此辐射,并且该辐射是发射的脉冲形式的原因。 中子星非常密度,具有短的规则旋转频率。 对于单个脉冲星,这会在脉冲之间产生非常精确的间隔,范围从毫秒到秒。 脉冲星是超高能宇宙射线源的候选者之一。
1
相关
约瑟夫·胡顿·泰勒,美国物理学家。他和拉塞尔·赫尔斯共同发现史上第一个位于双星系统脉冲星PSR B1913+16,并通过对其深入研究首次发现重力波存在的间接定量证据, 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验证。泰勒也因此和赫尔斯一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PSR B1913+16,又称PSR J1915+1606,PSR 1913+16,是一颗位于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它和一颗中子星围绕同一个质心公转。这颗中子星是于1974年由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因此亦被称为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PSR B1913+16是人类发现的首个脉冲双星系统,通过对其深入研究首次发现重力波存在的间接定量证据,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验证,两人也因此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自然科学。它使用数学、物理和化学来解释它们的起源和宇宙年表。感兴趣的天体包括行星、天然卫星、恒星、星云、星系和彗星。相关现象包括超新星爆炸、伽马射线暴、类星体、耀变体、脉冲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更通俗地说,天文学研究起源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的一切事物。宇宙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从整体上研究宇宙。
PSR J1311–3430是一颗自转周期2.5毫秒的脉冲星,是第一颗经由观测伽玛射线脉动发现的毫秒脉冲星,最早由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搭载的高能伽玛射线试验望远镜侦测为一个明亮的伽玛射线来源,但在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侦测到它的伽玛射线辐射脉动之前并不被认为是脉冲星。这颗脉冲星有一颗主要以氦组成,且质量远小于它的伴星,轨道周期93.8分钟。这个系统可以从低质量伴星向脉冲星进行质量转移,使脉冲星质量增加并缩短周期的模型解释。这样的系统就是所谓的“黑寡妇脉冲星”,名称由来于第一个被发现的这种系统PSR B1957+20,这样的系统甚至可能让伴星最终完全蒸发。在这样的系统中,PSR J1311–3430 是目前已知轨道周期最短的。对该系统的光谱观测显示系统脉冲星的质量是2.7




M






{\displaystyle M_{\odot }}

。虽然这个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该脉冲星的最小质量资料拟合符合2.15




M






{\displaystyle M_{\odot }}

的状况,因此质量仍高于先前的脉冲星质量纪录保持者PSR J1614–2230。
某个时间系统的时间标准又称时间基准,是定义如何测量时间的一种规范,具体包括测量时间间隔的尺度基准和定义起始时刻的参考基准。时间基准的确定依赖于某些人工或自然的周期性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钟、表等机械的往复运动,或是地球及其他天体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又或是由晶体、原子或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等,但必须满足连续、稳定且可复现的条件。其中,能够通过精确的计时工具直接测得的时间标准被称为原时或固有时间,在相对论下计算得的时间标准则被称为类时。
NGC 2060 是剑鱼座的一个超新星残骸,它位于蜘蛛星云中,由威廉·赫歇耳于1836年发现。1998年发现其中有一颗脉冲星PSR J0537-6910,自转周期为16毫秒。这是5000年前的超新星爆发所形成的。
PSR J0357+3205是一颗距离地球约1600光年的脉冲星,位于英仙座,由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于2009年。
安东尼·休伊什,皇家学院,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福伊,英国射电天文学,与马丁·赖尔共同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奖,以表彰他在射电合成孔径的发展与脉冲星的发现等方面的贡献。休伊什也是1969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爱丁顿奖章的得奖者。
Astropulse是一个使全世界的志愿者能够使用自己的电脑出一分力参与研究黑洞、脉冲星及外星生命的分布式计算计划,也是SETI@home的其中一部分。志愿者的电脑会透过伯克利开放式网络计算平台来进行该计划。1999年,太空科学实验室使用了一个能够平衡的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电脑来进行庞大计算的计划——SETI@home。SETI@home利用了阿雷西博天文台电波望远镜及带宽无线电波信号作为搜寻外太空技术的记录资料。该计划及SETI@home推荐了中学教师一个具体的方法使学生运用电脑来学习天文学,而学校电脑的数量亦支持着分散式计算计划。
毫秒脉冲星,曾经被称为反复脉冲星,是自转周期在1-10毫秒范围内的脉冲星,它目前仅能在脉冲星、X射线和伽马射线的电磁波频谱的波段上被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