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 编辑
脏腑,是中医学内脏的总称,通称五脏六腑。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脏”指的是人体内的五脏,即:,主要功能为生化和蓄存精气;以及六腑,即:胆囊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为受乘和传化水谷并积存精气。
1
相关
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中国历史春秋时期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将气的概念抽象化,成为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有着像气体般的流动特性。人类与一切生物具备的生命能量或动力,以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护线,聚于体里保护着脏腑,而流散发于肤表以防外邪侵入而导致疾病发生。
腧穴又称穴位,是中国传统医学在人体分布体表的脏腑经络循环路线中,对气血汇聚、转输与出入之所的特定处所给定的名称,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等医学临床的刺激点。腧穴在《黄帝内经》中又称节、会、气穴、骨空,《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经络在中医认为是人体中联络脏腑与沟通肢体,运行气血通路,“经络”主干者为经脉,“经络”分支者为络脉。血行脉中,气行脉外。人的生机,靠的是气血的维护与营养。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说明的是人的气血旺盛,平衡,运行通畅。气血的补充靠的是精髓的产生,精亏髓亡,死期可知。精髓的产生又与脏腑的功能相联系。经络的记载详见于《内经》和《难经》,此前则有汉墓出土的《脉书》。
按摩,亦称推拿,指通过身体接触,对皮肤下的肌肉进行积压或拉伸的行为,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促使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愈病痛的目的。在中国,针灸与推拿同科,理论基础大致相同,简称“针推”。身体如有物理结构变化,推拿比针灸有效。物理治疗则是现代医学的复健治疗方法。
据中医学脏腑,大肠与胆囊、胃、小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而大肠与“肺”互为脏腑。主要功能为传导糟粕和吸收津液。
子午流注,意即根据中医学说,一日的十二个时辰,和人体的十二条主要经络互相对应,如下表所列。中医认为,在每一个时辰内,其所对应之经络上之血气会特别兴盛,而该经络所管之脏腑亦较活跃。
据中医学脏腑,小肠与胆囊、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而小肠与“心”互为脏腑。主要功能为生化和蓄存精气。
据中医学脏腑,小肠与胆囊、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而小肠与“心”互为脏腑。主要功能为生化和蓄存精气。
据中医学脏腑,小肠与胆囊、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而小肠与“心”互为脏腑。主要功能为生化和蓄存精气。
中医辩证通常指的是整体辨证,是中医临床最具特色、重要的一环。辨证是通过诊法所获得的整体各种信息资料,运用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别病变位置与性质以及正邪情况,作出高度概括。辨证的内容包括定病位、述病机、阐明证候属性三个方面。只有在临床上要作到言之有理,理必有据,据证立法,方从法立,理法方药完整统一,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医辨证的作用显而易见;中医辨证具体又可分为五行辩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