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免疫性疾病 编辑
自体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攻击正常细胞所产生的状况。目前发现的至少有80种这类的疾病。几乎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常见症状包括发烧、感到疲劳。症状经常是断续式的发作。
1
相关
全身性红斑狼疮又称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乃身体因不知明原因,促使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细胞和组织,导致炎症和组织损害。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常见症状包含关节炎、发烧、胸痛、脱发、口腔溃疡、淋巴腺肿大、疲倦,及脸部红疹等等,本疾病的病情会随病程有所变化,病情较严重的时期称为“发作”,病情较轻微的时期则称“缓解”。
胃炎是指胃壁内部的发炎反应,有可能短促而剧烈,也可能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其他可能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以及胃灼热;甚至有患者是没有症状的。胃炎的并发症可能有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赘生物等。若患者因体内有胃幽门螺杆菌之抗体所引发的自体免疫性疾病,进而造成缺乏维生素B12导致红血球低下,这种症状称为恶性贫血。
乳糜泻是主要会影响到小肠的长期自体免疫性疾病。典型的症状包含胃肠道症状,像是慢性腹泻、腹胀、吸收不良、降低食欲,以及使孩童生长迟缓。这个病通常发生在六个月大到两岁之间。不典型的症状比较常见,尤其是病人年纪大于两岁时。肠胃道症状可能轻微或没有表现,另外也可能会有许多症状影响到身体任何部位,或甚至是没有显著症状表现。乳糜泻刚开始是被发现于孩童身上,但其实任意年纪都可以发病。此病常常和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共病,如1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炎等。
红斑狼疮为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统称,即免疫系统非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症状可能会发生于全身各处,包含关节、皮肤、肾、血细胞、心脏,以及肺。最常见与最严重的形式为全身性红斑狼疮。
免疫组学是使用全基因组方法研究免疫系统调节和对病原体的反应的学科。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技术的兴起,科学家已经能够可视化生物网络并推断基因和/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近,这些技术已被用于帮助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如何被调控。基因组的三分之二在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类型中是有活性的,但同时在给定类型的细胞中少于1%的基因被唯一地表达。 因此,如果能将免疫细胞类型的表达模式在相互关联的背景下解密分析,而不是作为个体进行单独研究,以使他它们的作用被正确地表征并相互关联。。免疫系统的缺陷,如自体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毒和恶性肿瘤,可从病理过程的基础知识中获益。例如,分析基因表达的系统变异可以将这些模式与针对免疫功能重要的特定疾病和基因网络相关联。
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为一种罕见疾病,是由于副甲状腺分泌之副甲状腺素不足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可能造成低血钙,相关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肌肉痉挛、QT间期延长,严重时甚至有心律不整、喉痉挛和癫痫等症状。
造成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最主要原因是颈部手术或甲状腺切除术时不慎伤害副甲状腺或将副甲状腺移除,其他原因包括遗传性和自体免疫性疾病等。
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最主要以口服钙补充剂、维生素D补充剂或副甲状腺素治疗;急性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则常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著骨点炎,过去也称为接骨点炎、附着部炎,是著骨点的发炎。它是一种著骨点病变,著骨点发生病变。 早期临床症状类似“锻炼过度”的疼痛感,且活动后反而会觉得好些。早晨最痛。在肌肉附着到骨头的局部最痛,但在进行被动性活动时却不会有痛感。它常常伴随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如:脊椎关节病变和干癣。常见的自体免疫著骨点炎发生在踵,跟腱附着在跟骨的部位。曾有独立发生的原发性著骨点炎病例报告,但目前原因不明且了解有限。
蓝伯-伊顿肌无力症候群是一种会导致患者虚弱的罕见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因体内产生特殊的自体抗体,对抗神经肌肉接点中突触前神经细胞的电压闸式钙离子通道和其他蛋白质。此病的盛行率约每百万人3.4人,约60%的患者本身患有癌症,最常见的为小细胞癌,因此LEMS常被视为是一种肿瘤伴随症候群。
泼尼松龙,是一种皮质类固醇,用以治疗特定种类的过敏、炎症、自体免疫性疾病及癌症。可治疗病症如肾上腺机能不全、高血钙、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炎、眼睛发炎、哮喘以及多发性硬化症。本品可口服和静脉注射,或作成皮肤乳膏和眼药水使用。
桥本氏甲状腺炎也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是甲状腺被一系列细胞或抗体介导免疫过程攻击,所导致的自体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