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 编辑
在音乐中,节拍指循环出现的小节等表现出的模式和重音位置。节拍与节奏不同,其开端不一定会发声,但会被听众内心期待到。
全世界的音乐中存在组织、演奏节拍的众多系统,如印度的塔拉体系,或阿拉伯、非洲的类似体系。
西方音乐中,节拍的概念承袭自诗歌,即一节诗中的行数、一行中的音节数,以及音节之间的长短、强弱格局。现代西方音乐的第一个自洽的节奏记谱体系,源自古希腊古典诗歌和拉丁诗歌中基于音步基本类型的定量节拍所形成的节奏模式。
后来,帕凡嘉雅舞曲体裁中的乐句,是为了配合一定速度和拍号下固定的舞步。英文“measure”一词,最早指诗歌节律、一小节音乐的周期性时长,也可指四小节、八小节或十六小节的一系列音符、词语、动作组成的整句旋律。
11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节奏,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主要是不同长短的音值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例如,2/2拍就是强/弱,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嘭恰”,那么3/4拍是强/弱/弱,也就是“嘭恰恰”,我们常听到的圆舞曲大部分就都是3/4拍的了,4/4拍是强/弱/次强/次弱。节奏可以独立被欣赏,例如锣鼓演奏。节奏也可以成为旋律音乐的骨架。
在音乐记谱中,四分音符是一种音符时值。在五线谱记法中,四分音符表示为一个实心的椭圆符头加上一个不带符尾的符杆。当符头位于五线谱第三线上方时,符杆朝下,否则符杆朝上,符杆改变方向时,符头的方向也要作相应改变。四分音符的音长是全音符的四分之一,即4/4节拍中的一拍。二分音符的音长是其2倍,八分音符的音长是其二分之一,十六分音符的音长是其四分之一,等等。
是中国汉代乐器,曾流通于全国各大城市。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诗经·周颂·有瞽》记载:“鞉磬祝围”,“祝”即柷,故柷也称“祝”。
柷的形状像斗,木制。演奏时,奏者持椎撞柷,以向其他乐器奏者示意乐章开始及提示该乐章的节拍。柷仅用于古代宫庭雅乐跟祭祀音乐的开始时演奏。与敔的作用相近,都是示意音乐的开始,停止,古书中也有提及《尚书·益稷》:“合止柷敔”。
在音乐的实践及理论中,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拍层 上的脉冲。拍子一般是人们听音乐时脚尖顿地的节奏,或是乐手表演时数的数字。作为俗称,“拍子”一词可指速度、节拍、特定的节奏、律动感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
叠入是指前一乐思陈述的结束和后一乐思陈述的开始发生在同一小节或同一节拍位置。
小节是音乐作品中最基本的有规律的节奏单位,表示乐曲强弱起伏的基本结构。每个小节内含有和拍号标明的拍子数相同的节拍。一个小节通常以强拍开始,称为完全小节。所有小节重复前面小节的节拍,如三拍子,一个小节内会有强-弱-弱三拍,四拍子一个小节内有强-弱-次强-弱四拍,其他小节反复进行。
抒情诗是一种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含蓄。该种诗借景抒情,因此不会详写生活及事件的过程,一般无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和风景物品。与具有具体性、明确性的叙事诗相对,抒情诗具有含蓄性、主观性、个性化、诗意化等特征,有的还会体现时代特色。
这种诗歌讲究押韵,有的还设置节拍与音乐。抒情诗主要反映生活的精神方面,并在意识中对现实进行审美改造,以此达到心灵的自由。
帕凡舞是一种节拍拍子,简单庄重的慢步舞,通常伴有伽利阿德舞。
鼓点是指利用鼓组和其他敲击乐器演奏的节奏乐句,或重复节奏,以此来建立节拍和Groove。因此,在多个音乐节拍上,这些“节拍”的出现而且形成的多个鼓声,术语称为“鼓点”。“鼓点”也可以单单指鼓声。许多鼓点会被定义为特定音乐流派的特征。
爱我中华》,是一首中国歌曲,由徐沛东作曲、乔羽作词,宋祖英演唱后红极一时。全曲节拍,B调式,结构为带主歌和副歌的并列单二部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