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 编辑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原名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斯克里亚宾,早年参加革命时,将姓氏改为“莫洛托夫”取“锤子”之意。1930年-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2年至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39年至1949年及1953年至1956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57年6月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复党籍。
1
相关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全称《中华民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友好同盟条约》,是中华民国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际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时苏联军队在没有签订条约的情况下已经发动八月风暴攻势,一个星期以后,从日本手中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与内蒙古。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与苏联部长会议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此条约涉及中华民国与苏联的政治经济合作,而关于中国北方边界的问题,尤其是外蒙古的主权问题则在单独的外交照会中体现,并不包含在条约文本中,外交照会换文内容附件有两条主要: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华民国政府同意,将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没有时限。并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及不涉伊宁事变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独立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的公民赞成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德苏友好合作和边界划定条约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第二项补充协议,是纳粹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波兰战役后于9月28日修订的秘密条款,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场下,由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署。该协定替代了此前的条约,且只有一小部分得以公开。1940年1月10日苏德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弗雷德里希·沃尔纳·冯·舒伦堡和莫洛托夫又签署了第三个秘密协定,在此协定中德国放弃了对部分立陶宛的领土要求。
《苏日中立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日本帝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互相保证战事维持中立而于1941年4月13日所签订的条约,由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莫斯科签署,条约有效期为五年的条约,于同年4月25日起生效。
“三和路线”,是苏联政府在赫鲁晓夫任内主张的外交政策。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主张东西方缓和。其实际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避免战争;而在和平的竞争中超越美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取得政权,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亚非拉尚未或未完全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则积极渗透共产主义思想,以便使这些国家也和平过渡到自己的战略轨道内,扩大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的路线遭到了党内以莫洛托夫为首的强硬派的激烈反对,莫洛托夫尤其反对赫鲁晓夫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和解。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全称《中华民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友好同盟条约》,是中华民国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际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时苏联军队在没有签订条约的情况下已经发动八月风暴攻势,一个星期以后,从日本手中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与内蒙古。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与苏联部长会议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此条约涉及中华民国与苏联的政治经济合作,而关于中国北方边界的问题,尤其是外蒙古的主权问题则在单独的外交照会中体现,并不包含在条约文本中,外交照会换文内容附件有两条主要: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华民国政府同意,将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没有时限。并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及不涉伊宁事变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独立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的公民赞成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全称《中华民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友好同盟条约》,是中华民国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际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时苏联军队在没有签订条约的情况下已经发动八月风暴攻势,一个星期以后,从日本手中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与内蒙古。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与苏联部长会议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此条约涉及中华民国与苏联的政治经济合作,而关于中国北方边界的问题,尤其是外蒙古的主权问题则在单独的外交照会中体现,并不包含在条约文本中,外交照会换文内容附件有两条主要: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华民国政府同意,将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没有时限。并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及不涉伊宁事变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独立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的公民赞成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反党集团,是一个在1957年因拒绝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政策的苏共领导层团体,该称号由赫鲁晓夫命名,领头的是前总理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他们试图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上罢免赫鲁晓夫,但是在朱可夫元帅的帮助下,赫鲁晓夫挫败了他们的企图。他们事后也受到开除党籍和驱逐出党的处分。
在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希特勒以及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经过两天谈判后签署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后一年,德苏两国曾就苏联作为第4个轴心国的可能性进行协商。
《苏日中立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日本帝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互相保证战事维持中立而于1941年4月13日所签订的条约,由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莫斯科签署,条约有效期为五年的条约,于同年4月25日起生效。
马克西姆·马克西莫维奇·李维诺夫,苏联外交官、革命家。生于沙皇俄国格罗德诺省比亚韦斯托克犹太人银行家家庭。1930年至1939年期间曾任苏联的苏联外交部长。任内积极推行集体安全政策,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1933年成功促使美国承认苏联。1934年使苏联加入国际联盟。1939年二战前夕,因国际局势及苏联外交政策变化,身为犹太人的李维诺夫被莫洛托夫所代替。1941年7月,苏德战争开始了,约瑟夫·斯大林再次任命李维诺夫为外交部副部长。同时他也作为1941年到1943年的驻美大使,并于1942年与美国签定了《租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