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纳斯·鲍林 编辑
莱纳斯·卡尔·鲍林是美国化学家,量子化学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由于在1962年的决选过程中,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认为当年的提名者均不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所概述的标准。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诺贝尔奖保留到第二年,然后再应用该章程。 因此,一年后的1963年,莱纳斯·鲍林获得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两人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位每次都是独立地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其后他主要的行动为支持维他命C在医学的功用。鲍林被认为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写的《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以量子力学入手分析化学问题,结论却以直观、浅白的概念重新阐述,即便未受量子力学训练的化学家亦可利用准确的直观图像研究化学问题,影响至为深远,比如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电负度、共振论、价键理论混成轨域、蛋白质二级结构等概念和理论,如今已成为化学领域最基础和最广泛使用的观念。
1
相关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电负性,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混成轨域是指原子轨域经混成后所形成的能量简并的新轨道,用以定量描述原子间的化学键性质。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共同用来解释分子轨域的形状。混成概念是莱纳斯·鲍林于1931年提出。
八氟化氙是一种假想化合物, 化学式 XeF8。 莱纳斯·鲍林在1933年预测了这种惰性气体化合物, 但与其它氟化氙不同,它可能不存在。 八氟化氙不仅在热力学不稳定,而且在动力学上也不稳定。2013年时仍未制得。这似乎是由于氙周围的氟原子的位阻效应而致。
六氟化氪 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 KrF6 。1933年, 莱纳斯·鲍林预测了稀有气体氟化物 和氧化物的存在,包括六氟化氪,但此后从未进行过合成,因为氧化 Kr非常的难。。记录过唯一真正的氪化合物是二氟化氪 KrF2。
威廉·阿斯特伯里,皇家学会院士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与分子生物学,是最早利用X光绕射研究生物分子的人。他对角蛋白的研究,为莱纳斯·鲍林发现Α螺旋的基础。于1937年,他为DNA结构研究踏出了第一步。
虽然早在1930年,莱纳斯·鲍林就提出了矿物的弯曲叠层的可能性;直到1992年,以色列科学家Reshef Tenne宣布制成了二硫化钨纳米管,才宣告了无机纳米管的诞生。
混成轨域是指原子轨域经混成后所形成的能量简并的新轨道,用以定量描述原子间的化学键性质。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共同用来解释分子轨域的形状。混成概念是莱纳斯·鲍林于1931年提出。
混成轨域是指原子轨域经混成后所形成的能量简并的新轨道,用以定量描述原子间的化学键性质。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共同用来解释分子轨域的形状。混成概念是莱纳斯·鲍林于1931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