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战役 (1941年–1942年) 编辑
菲律宾战役是大日本帝国在1941年至1942年间在菲律宾群岛上开展的战役,此役日本获得胜利。直至1942年底,同盟国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反攻。
1
相关
亚描仙杜斯站位在马尼拉汤都区,属于马尼拉轻轨马尼拉轻轨1号线的车站,于1985年5月12日正式启用。该车站处于汤都区和圣克鲁斯区交界的黎刹大道上,地点接近与亚描·仙杜斯大道的路口因而得名,用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战役期间遭到日军处决的菲律宾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荷西·亚描·仙杜斯。
高桥伊望,大日本帝国海军将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兰印作战、菲律宾战役,其后亦主要驻守东南亚地区。1942年,高桥调回日本本土,出任吴镇守府司令,并一直于该职服役至1944年退役为止。
德拉姆堡位于菲律宾马尼拉湾湾口,是美国陆军在科雷吉多岛以南的埃尔弗赖莱岛上建立的一座海上要塞,以历经美墨战争、南北战争及北美印第安战争的陆军指挥官理查德·C·德拉姆准将命名。该要塞始建于1909年,为美属菲律宾众多海岸炮台中的一环,和水雷雷区及地下指挥工事等共同构成马尼拉及苏比克湾岸防体系。因其船形的钢筋混凝土轮廓以及顶部的两座主炮炮塔,远看宛如一艘停泊在马尼拉湾的军舰,所以也被戏称为“混凝土战列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德拉姆堡参与了阻击日军菲律宾战役的战斗行动,顽强抵抗近五个月后于1942年5月6日陷落并被日军占领。菲律宾战役期间,美军通过燃烧爆破手段歼灭了盘踞要塞中的日军,重新夺回了德拉姆堡,但也将其内部化为一片废墟。德拉姆堡就此被美军放弃。今天,德拉姆堡及原马尼拉湾其他岸防设施皆属甲米地省前首府甲米地市政府管辖。
1942年巴丹半岛战役代表日本帝国在菲律宾战役的最重要阶段,攻占菲律宾群岛对日本帝国能否控制西南太平洋地区、夺取富饶的荷属东印度之天然资源及保护其在东南亚之侧翼非常重要,它是美国及菲律宾军事历史上最大的投降事件。
1942年巴丹半岛战役代表日本帝国在菲律宾战役的最重要阶段,攻占菲律宾群岛对日本帝国能否控制西南太平洋地区、夺取富饶的荷属东印度之天然资源及保护其在东南亚之侧翼非常重要,它是美国及菲律宾军事历史上最大的投降事件。
1942年巴丹半岛战役代表日本帝国在菲律宾战役的最重要阶段,攻占菲律宾群岛对日本帝国能否控制西南太平洋地区、夺取富饶的荷属东印度之天然资源及保护其在东南亚之侧翼非常重要,它是美国及菲律宾军事历史上最大的投降事件。
千鸟型鱼雷艇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级鱼雷艇,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其最初的设计是以小排水量的舰体搭载大量武器,结果在友鹤事件中发现此设计的潜在危险以及当时日本军舰设计思想的问题。经过广泛的修改后本级艇的海上航行功能令人满意,参与了菲律宾战役和荷兰东印度群岛战役,随后在大战中担当护卫之责。战争期间四艘同型舰有三艘沉没,最后一艘在战后于香港被英国人接收,后来被拆毁。
千鸟型鱼雷艇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一级鱼雷艇,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其最初的设计是以小排水量的舰体搭载大量武器,结果在友鹤事件中发现此设计的潜在危险以及当时日本军舰设计思想的问题。经过广泛的修改后本级艇的海上航行功能令人满意,参与了菲律宾战役和荷兰东印度群岛战役,随后在大战中担当护卫之责。战争期间四艘同型舰有三艘沉没,最后一艘在战后于香港被英国人接收,后来被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