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编辑
蔡邕
3
相关
熹平石经又称“一字石经”、“一体石经”、“今字石经”,是刻于东汉熹平四年的石经,它是官方校定儒家“七经”的刻石,由蔡邕、颍川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䃅等人书写,光和六年告成,立于洛阳城南太学门外,并列相接,共刻《易经》、《论语》、《尚书》、《春秋》、《公羊》、《鲁诗》、《仪礼》七种儒家经典。
柯亭笛,亦称柯亭竹、桓伊笛、桓郎笛,或简称柯亭,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笛子,相传由东汉蔡邕所制,与焦尾琴并列为中乐名器。
箜篌引》是一首被翻译成汉语保存下来的古朝鲜歌谣,是朝鲜文学史现存最早的古代歌谣之一。东汉蔡邕的《琴操·九引》和西晋崔豹的《古今注》都收有这首歌谣。据记载,古朝鲜人艄公崔子高清晨撑船,见一白发狂夫披头散发,手提酒壶,乱流而渡。其妻在后紧追劝阻,但没能追上,眼睁睁看着丈夫溺水而亡。其妻悲痛欲绝,弹箜篌“公无渡河”之歌宣泄哀伤,后投河自尽。崔子高回家后将所见所闻讲给妻子丽玉。丽玉深受感动,作《箜篌引》。此歌全篇仅16字,但意尤深远。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据传为汉代末期蔡邕所制之琴,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汉末,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促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明朝年间,昆山市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据传为汉代末期蔡邕所制之琴,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汉末,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促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明朝年间,昆山市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羊徽瑜,泰山郡南城县人。晋景帝司马师第三任妻子。祖父羊续曾做过东汉王朝的南阳太守。父亲为上党太守羊衜,母亲为汉朝名士左中郎将蔡邕女陈留郡蔡氏,羊祜的姐姐,羊承的同母妹。
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人。曹魏晚期与西晋早期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一代名将。羊祜出身泰山羊氏,家族人才辈出,东汉名臣蔡邕为其外祖父,他的祖父羊续曾任南阳郡太守,父亲羊衜曾任上党太守;其胞姊羊徽瑜为司马师的皇后。
桓彬,字彦林,沛郡龙亢人,桓麟之子。东汉著名文学家,与蔡邕齐名。著有《七说》及《书凡》三篇。
柯亭笛,亦称柯亭竹、桓伊笛、桓郎笛,或简称柯亭,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笛子,相传由东汉蔡邕所制,与焦尾琴并列为中乐名器。
郭有道墓,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立于东汉建宁四年,其墓主为东汉郭有道。墓冢封土高6米余,直径约为13米。原建有祠,已被毁,今仅存过厅遗迹与墓冢封土。其墓碑原为蔡邕所书,明代时被毁,一说被盗卖山东,今存碑为傅山于康熙年间重摹,碑文仍为蔡邕所撰之原文。傅山重摹碑今藏介休市博物馆。